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有了理想信念,才有活的灵魂;丧失信念,堤坝就会崩溃”(2)。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这是面对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和碰撞的错综复杂局面,我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自觉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以统摄个人精神生活,指引个人行动和实践的精神动力,表现为“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现实性信仰,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信仰,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超越性信仰;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个人价值与人类价值的统一的基本特征。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客观地要求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自觉信守,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定信心,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信任,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构成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仰动力选择上,内在动力缺失严重;在信仰形式的选择上,非理性信仰占据很大比例;在信仰内容上,趋向世俗化,缺失理想性。这主要是由经济环境的负面诱导,一些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强化信仰教育理念,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创新教育方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等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优化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从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其说服力等方面,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大学生信仰教育,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