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虚热内蕴型房颤(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房颤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房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56例气阴两虚、虚热内蕴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当归六黄汤加味+西医基础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每组28例,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房颤疗效、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分类疗效、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舌脉变化、左心室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房颤特异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评分等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4.28%。2.对于不同类型房颤的疗效,组内比较,治疗组,持续性房颤总有效率(93.75%)稍高于阵发性房颤(91.67%),但两者无差别(P>0.05);对照组,持续性房颤总有效率比阵发性房颤稍高,但两者亦无差别(P>0.05)。组间比较,阵发性房颤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与对照组(53.85%)比较有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与对照组(73.33%)亦有差异(P<0.05)。说明在房颤的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均优于对照组,但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二者之间没有差别。3.在中医证候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以及舌脉变化方面,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阵发性房颤的中医证候总疗效高于持续性房颤,但二者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阵发性房颤比持续性房颤中医证候总疗效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舌脉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悸、头晕、胸闷、气短、胸痛、自汗盗汗、多梦、五心烦热等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当归六黄汤在改善症状方面较为突出。4.在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和组内试验前后比较均无差别(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改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作用有限。5.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评分包括总AFEQT评分、症状维度、日常活动维度、治疗焦虑维度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方面,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差别(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有差别(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AFEQT评分均提高;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AFEQT评分无差别,但两者普遍存在评分偏低的现象,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差别(P均<0.05),治疗组AFEQT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经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AFEQT评分都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纳入课题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普遍不高,经过治疗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以及治疗满意度提高,尤其是当归六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满意度方面疗效显著。6.对于不同类型房颤治疗前后房颤特异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的阵发性房颤治疗前后有差异,其持续性房颤亦有差异(P<均0.05);对照组的阵发性房颤治疗前后有差异,其持续性房颤亦有差异(P均<0.05);且两组均为治疗后AFEQT评分高。治疗组治疗前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亦无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亦无差异(P均>0.05)。组间比较,治疗前阵发性房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持续性房颤亦无差异(P均>0.05)。治疗后阵发性房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持续性房颤亦有差异(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FEQT评分高。可见,在AFEQT评分改善情况方面,治疗组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都优于对照组,但每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二者之间没有差别。结论:当归六黄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气阴两虚、虚热内蕴型房颤临床疗效确切,对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均有满意疗效,且临床安全,在改善症状方面较为突出,能明显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对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改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