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胶是麻类作物获得可纺纤维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国内外脱胶的方法主要有天然沤麻、化学脱胶、生物脱胶以及化学与生物联合脱胶等。这些脱胶方法只是单一的研究脱胶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脱胶效率低、环境污染和化学残留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依据红麻韧皮纤维的成分特性,筛选出具有所需酶活的菌种,应用组合生物菌剂方法进行脱胶,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均匀实验设计法)鉴定出具有较强脱胶效果的菌剂,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该菌剂的脱胶工艺参数,获得了较好的脱胶效果。同时采用活性污泥法对脱胶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作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脱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从采集到的多种样品中筛选到24个具有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的菌株。其中1株具有四种酶活性,4株具有三种酶活性,2株具有两种酶活性,17株具有一种酶活性。根据测定的酶活力大小,最终确定果胶酶菌A1、A4,木聚糖酶菌A5、A6,纤维素酶菌A3、A10,木素过氧化物酶菌E1、A14。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8株菌均为杆菌。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8株菌中A1、A3、A4、A10菌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A6、E1是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A5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A14是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2脱胶菌剂的制备、脱胶条件的优化将筛选到的8株菌进行均匀实验U8(88),以残胶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具有最低残胶率的菌株组合方式。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菌株间的最佳比例组合为:A1: A4:A14: E1: A5: A6: A3: A10=15:12:14:4:6:2:2:12。然后经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获得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7℃,pH8.5,浴比1:25,接种量20%,脱胶时间48h。按照上述最佳工艺处理后,红麻脱胶后的残胶率为15.2%,纤维分纤度较好。利用上述制备的脱胶菌剂,在优化的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室外进行红麻脱胶实验。用石灰水调节浸麻液的pH值为8.5,加入菌剂,在300ml/min的曝气量的条件下,进行脱胶。实验结果表明,此种脱胶方法使红麻4d即可完成脱胶。对脱胶纤维进行分析,其残胶率基本维持在15.8%,手感、色泽及柔软度都明显优于天然法。3活性污泥对脱胶废水的处理将从污水处理厂采集回来的活性污泥采用逐步增加负荷法进行驯化。经过一个月的驯化,活性污泥的性能包括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等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确定了进水COD维持在1000mg/L1500mg/L之间,有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对活性污泥处理从进水方式、曝气量、曝气时间和沉降时间四个参数进行工艺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在一次反应周期中,分批进水(两次进水相隔3h),曝气时间24h,曝气量150ml/min,沉降时间120min。其处理后水质中COD为299mg/L,pH为7.66,色度4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