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取自冲绳海槽的三个柱状样 E017、DOC082 和 DOC024,通过对其生物地球化学成分和微体古生物的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数据、AMS14C 测年结果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分别研究了冲绳海槽中南部晚更世约 18ka BP 以来的古生产力演化和冲绳海槽北部全新世古生产力、古海洋环境以及区域古气候的变迁,并探讨了生产力演化、环境变迁和气候波动的机制及其意义。 E017 柱样中有机碳、碳酸钙、蛋白石和生物钡等生物地球化学指标以及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放射虫和硅鞭藻堆积速率一致显示:冲绳海槽中南部约 18ka BP以来生产力的总体特征为冰期—冰消期高、冰后期—全新世低,其演化过程为分四个阶段逐步下降,时间分别是 18-16ka BP、16-9ka BP、9-3ka BP 和 3-0ka BP;同时,古生产力的这一演化过程还表现在浮游有孔虫组合和底栖有孔虫特征种的变化上。浮游有孔虫 δ13C 和有机质 C/N 比、有机碳 δ13C(Wahyudi, 1997)等记录表明:冲绳海槽中南部古生产力演化的控制机制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导致的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变化。DOC082 柱样中古生产力的地球化学指标和微体古生物指标反映冲绳海槽中北部 3ka BP 之后的晚全新世生产力远远高于 11-3ka BP 期间的早、中全新世;古生产力在 3ka BP 之后的异常是 El Ni?o 活动频率上升、强度增加的结果。DOC024柱样所在的冲绳海槽北部区域,全新世 7ka BP 左右为生产力短暂的高值期,而中、晚全新世约 6-0ka BP 之间生产力明显比较低;但该区的硅质生物生产量高值出现在3.0ka BP 左右,3.0ka BP 之前逐渐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古生产力的该变化模式以及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了黑潮以及与其相关的冷水涡漩和上升流这一局部海洋环境的变动。 冲绳海槽中、北部 DOC082 和 DOC024 柱样中,微体古生物转换函数估计的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表明:全新世区域气候演化经历了早全新世 11—8.4ka BP之间的渐暖期、中全新世 8.4—3.1ka BP 期间温暖的适宜期和晚全新世 3.1—0ka BP期间变冷的波动期;同时,分别在 0.2-0.6、1.2、3.0、4.6、5.5 和 8.1ka BP 左右有 6次气候变冷事件。与其它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全新世气候演化的这一总体趋势在全球是基本一致的,其周期性波动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 浮游有孔虫浅水种和深水种的变化以及转换函数估计结果显示:冲绳海槽中北部区域,全新世 11-10ka BP 之间温跃层逐步加深,10-4.0ka BP 期间温跃层深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3.0-0ka BP 之间温跃层变深,但海水上层结构不稳定,存在约 1232aBP、719a BP 和 308a BP 3 个浅温跃层时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是受区域气候和东亚 i<WP=4>常凤鸣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季风控制的。冲绳海槽北部区域全新世 7.3-5.0ka BP 期间温跃层深,5.0-4.0ka BP 之间温跃层深度逐渐下降,而约 3.0ka BP 以后温跃层显著变浅,但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放射虫上升流指数(URI)、 浮游有孔虫上升流指示种 Globigerina bulloides百分含量和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表明上升流的发育程度明显地影响着该区温跃层深度的变化。 依据现代 El Ni?o 事件的特征及其对东海海洋环境的影响,对冲绳海槽中北部区域晚全新世约 4.0-3.0ka BP 之后生产力指数大幅度上升、年平均温度和季节温差明显下降、温跃层加深等环境变化机制的分析表明:这些环境指标的异常反映了现代ENSO 体系至少于中、晚全新世开始形成,并在约 3.0ka BP 之后显著加强,这一结论与热带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洋和陆地记录相当一致。 DOC082 和 DOC024 柱样中 δ18O 和 δ13C 的变化以及 DOC082 孔中古生产力指数的异常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北部 7.0ka BP 前后黑潮曾短期内减弱,但其主流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晚全新世 3.0ka BP 以后黑潮强度明显减弱;但由于冲绳海槽北部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DOC024 柱样中 7.0ka BP 左右火山活动的扰动作用以及DOC082 孔过低的时间分辨率,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