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络快速发展和运用普及,基于互联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和场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占将近26%。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网络虚拟社会环境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活动交流的快捷性,为未成年人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空间,扩大了未成年人社会交往的范围。由于未成年人心智模式尚未发展成熟,在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中,未成年人的网络虚拟认知能力、网络虚拟交往能力和网络虚拟实践能力等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阶段,导致其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常常产生各种不良的适应状态和各种网络虚拟社会适应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网络虚拟认知、网络虚拟交往互动、网络虚拟实践以及网络虚拟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应。首先,未成年人存在网络虚拟认知上的不适应问题。由于认知能力不足,他们在浏览网络虚拟社会信息的过程中盲目性突出,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在查阅有益信息过程中信心不足。同时,盲目地搜寻信息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有害网络虚拟社会信息的可能性。现阶段网络虚拟社会信息分类繁多,未成年人不具备辨别和认识每类信息的性质和内容的能力,因此会产生网络虚拟社会信息辨别选择和认知认同上的疑惑。面对问题,我们除了要在客观上加强专业网站建设、科技投入和加强重视外,更重要的是从他们本身出发,从尊重和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主体性入手,从根源上提升他们的认知、辨别选择和认同上的适应性。其次,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虚拟互动交往不适应问题。未成年人在虚拟社会这一开放的平台上可以通过不断交流和学习来完善自身发展。网络虚拟社会适应中的人际交往、责任意识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关联到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和成长。本次研究的网络虚拟社会实践着重从网络虚拟活动和网络虚拟学习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的适应现状和问题等。再次,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学习不适应问题。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实践中对于网络虚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适应问题。丰富未成年人网络虚拟社会实践内容、拓展虚拟实践平台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未成年人存在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不适应问题。因此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主体性教育、网络虚拟认知能力和网络虚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激发他们在网络虚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社会适应中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认知适应、交往互动适应以及实践适应存在差别。我们应在充分分析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未成年人网络虚拟社会的适应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本次研究注重运用问卷调查和软件SPSS11.5的数据分析方法等实证调查方法,探讨研究南宁市未成年人网络虚拟社会适应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未成年人虚拟社会适应能力,探寻未成年人适应虚拟社会的特点及规律,科学、理性地分析未成年人适应虚拟社会的能力现状,成为当下未成年人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