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多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地需求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当前城乡建设发展占用耕地、浪费土地等的现象又十分突出,土地利用的社会、生态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如果继续沿袭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固有的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功能将难以维系。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济南市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地利用水平相对不高;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均有所增长,二者缺乏互动;土地利用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特征,利用结构十分不合理;中心城市单极化发展明显,导致土地承载负担过重,生态环境恶化。基于此,以济南市为例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把握区域用地规律,有效整合区域土地资源,为土地利用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对同类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使用频率统计和定性分析法建立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德尔菲法和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横向、纵向评价,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用地集约程度的定量辨识,并以此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优化路径和保障措施。首先,从济南市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济南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实证研究表明: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大致分为波动起伏阶段和稳步提升阶段,其中投入水平、利用强度、产出效益均呈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则有所下降;各区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不平衡,整体上呈现出由市中心向外围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反相关规律,集约利用等级较高的区、市、县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等级较低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心城区,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现象。济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大致分为波动起伏阶段和持续上升阶段,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不断向集约化、高级化演化;土地投入水平不断增加、利用强度缓慢上升、利用效益明显提高且呈指数式递增、土地发展潜力波动较大;各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集约利用程度从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人口集中的行政商业中心向次发达的地区逐渐降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由于受各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及扩展强度的影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的特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上呈现为由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只不过受经济增长中心向历城区、章丘市延伸的影响,其向东部递减的速度慢于向北部、西南部递减的速度。最后,提出农用地、建设用地优化路径,探讨济南市城乡间、区域间、各类功能区间用地的统筹与互动路径,制定推动区域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保障策略,以实现在有限的土地上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缩小地区差异、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目标,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辽宁省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辽宁省的财政收入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白头翁汤加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下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提出交互设计的现象学定义和交互设计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应用分析尝试为交互设计提供一种现象学方法。方法在对交互设计历史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基础上,指出
本文研究了在分离膜表面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接枝能够吸附金属离子的功能化单体,从而制备铜离子(Ⅱ)吸附膜这一课题。选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径迹-刻蚀膜为基膜,利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优化。为了解海南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师资现状,本研究以海南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师为调查样本,从教科研满意度、职业素养、工作饱
政府信息是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农民是否及时有效的获取政府的信息,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农村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情况调查显示:农村的政府
阿Q、王秋赦、赵多多们扭曲的造反欲望及其愚昧、"沉默"中的"爆发",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体现。他们的"爆发"具有相同的物质和人格背景、行为动机,它比"从昏睡入死灭"的"
借由探究李娟散文的语言,剖析出其散文的深层意蕴,发掘李娟复杂的文学创作状态:双重文化视角使得她既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大力进发,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深切感悟游牧文明所受
宪法结构是宪法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宪法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在百年的宪政进程中,我国的宪法结构经历多个发展事情,呈现出了多种结构。从整体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