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被动句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诗歌和语言在中古①时期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为格律诗(近体诗)的产生与成熟和被动句的丰富与完善。唐朝处于中古后期,此时格律诗(近体诗)已经发展成熟,被动句的形式也日臻健全。杜甫诗歌作为唐朝诗歌语言和格律的集大成著作,它的被动句不仅反映了唐朝被动句的总体面貌,而且彰显出它作为诗歌体裁的独特个性。本文首先穷尽性地考察了杜诗中的所有被动句,并在此基础上对被动句式、施事宾语、被动动词和修饰成分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勾勒出杜诗被动句的整体面貌特征。其次着重从诗歌格律的角度对杜诗被动句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格律诗中被动句的特点和规律。最后通过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杜诗与其他诗歌被动句进行比较,探究杜诗被动句特征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概述本文内容前,我们将对几个与本选题相关的概念做出说明。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的受事,并且主谓之间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它包括混动句和被动式这两种类型。混动句是指只具有被动语义而缺乏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式是指被动语义和形式标志兼具的被动句,它和被动句具有种属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被动句的一句与诗歌概念上的一句并不等同,它是指只包含一个谓语“被动动词”的被动句。诗歌中的一句可以只包含一句被动句,如简单句;也可以包含两句以上的被动句,如复杂句(紧缩句)②;还可以由两句诗歌组成一句被动句,如连贯句③。   接下来是内容介绍,本文不包括绪论与总结,共有四章。   开始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缘由和意义,回顾了有关杜诗被动句的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的语料和方法。   第一章对杜诗中的混动句进行描写和分析。在这一章主要是通过统计、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发掘杜诗混动句中施事宾语、被动动词和修饰成分的特点。   第二章对杜诗中的被动式进行描写和分析。主要将杜诗中的被动式分为七种类型:“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所”字式、“遭”字式、“受”字式和“蒙”字式,并通过与唐朝被动句的比较,发现杜诗被动句的特征。   第三章对杜诗被动句与诗歌格律的关系进行考察。主要是从拗救和对仗的角度,揭示杜诗被动句产生的深刻原因和影响。   第四章主要是对杜诗的被动句进行比较研究。分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将杜甫与王维近体诗中的被动句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了解杜甫近体诗被动句的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第二个方面是把杜甫和寒山诗歌的被动句进行比较研究;第三个方面是把杜诗中的被动句和《诗经》中的被动句进行比较。通过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对比研究,挖掘出被动句在近体诗中的特点以及被动句在诗歌体裁中的特有规律,同时反映出被动句在唐代的发展面貌。   结语部分对本文研究进行总体概括。  
其他文献
区别于表音文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具有特殊的表义性。然而汉字结构的复杂、留学生对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认知不足,成为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利用汉字意符的表义性
本文针对《牡丹亭》在美国的二度创作和传播展开论述。昆曲在海外的传播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对于三部《牡丹亭》戏剧作品的“去领域”特点的比较分析本文的立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