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了1950—2017年NOAA的逐月Ni?o3,Ni?o4和Ni?o3.4指数资料,Kaplan Extended SST V2的逐月海温异常数据,JAMSTEC提供的逐月SST DMI数据,1979—2017年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全国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的逐日高度场、风场和陆面气压场等格点再分析数据,使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EOF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太平洋异常海温(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IOD)的特征以及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及暖事件的不同类型与IOD单独发生、共同发生等不同情况下对我国夏季江淮梅雨降水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950—2017年共发生了20次El Ni?o事件,14次La Nina事件和30次IOD事件,发生的El Ni?o事件中有8次为EP型El Ni?o事件,11次为CP型El Ni?o事件。其中ENSO事件主要以5a时间尺度发生振荡变化,其次为16a时间尺度,IOD事件在1—4a的时间尺度上波动比较明显。(2)EP型El Ni?o事件的异常增暖中心区域位于东太平洋上,在Ni?o3和Ni?o1+2区域范围内有明显增暖现象;CP型El Ni?o事件的异常增暖中心区域则靠近中太平洋,位于Ni?o4和Ni?o3.4区域范围;IOD事件时印度洋海温呈现纬向偶极型分布的特征,在80年代之前西印度洋上有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而东印度洋上则是海温偏低,但是80年代以后多呈现整个印度洋海温均为异常增暖,西印度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强度比东印度洋更大;(3)在发生El Ni?o事件时,有时会伴随着IOD事件共同发生,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EP指数与DMI的相关系数为0.55,CP指数与DMI的相关系数为0.39。(4)当EP型El Ni?o单独发生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显著偏少,CP型El Ni?o单独发生时江淮中部地区降水量有明显增加;当EP型El Ni?o和IOD伴随发生时,整个江淮地区降水量均比往常显著增多,而当CP型El Ni?o和IOD事件伴随发生时,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东部降水偏少,由此可推断IOD事件能够增强EP型El Ni?o对江淮地区降水的影响,使江淮地区有强降水过程,并且会减弱CP型El Ni?o事件对江淮地区降水的影响,使江淮地区降水量减少。此外还将2016年作为代表,对该年的江淮梅雨情况做了详细的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