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桥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与社会发展事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强盛和民族未来发展,而且对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目的本文结合2005年北京市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在充分了解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教学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多角度探索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因素,力图为今后深入研究干预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择北京市属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汉族“正常”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19-22岁。本文选择50米跑、握力、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1000米/800米跑作为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重点调查了受试者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课余时间安排、身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情况、对体育课或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等,共62个问题。结论1、北京城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2000年相比未见下降趋势,部分指标反而有所提高,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2、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不良生活习惯对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潜在威胁,其中吸烟成为降低身体素质的主要生活习惯因素;3、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同和喜欢体育课,并经常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许多学生已经加入了“体育人口”的行列;但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是处于“开始形成”的阶段,稳定的锻炼习惯远未形成;4、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比1999年有所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认同感;5、部分体育教师的体育实践课仍存在目标单一、偏重技术、组织呆板等缺陷;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仍待提高;个别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亟待加强;5、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解决方案,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为此,未来体育课的改革方向应是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