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农民工流动已经由最初“单枪匹马”流动逐渐向家庭化流动发展。根据国家卫计委2012年人口流动监测数据,家庭化流动农民工的比例已达到74.65%,而核心家庭外出的农民工又占家庭化流动农民工的65.18%。一般认为,人口的家庭化流动将有助于流动人口更快更好地融入所在城市。然而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并不必然会带来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要探究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我们要探究农民工选择家庭化迁移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寻求家庭收入效用最大化以及家庭成员团聚所带来的心理效用的满足,还是真的出于融入城市实现市民身份转变的考虑?如若真正出于融入城市实现市民身份转变的考虑,那家庭化流动可以促进城市融入;但如若为了寻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及家庭成员团聚所带来的心理效用的满足,那么家庭化流动是否会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尚需考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对城市融入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城市融入划分为生活融入、心理融入、居留意愿、经济整合(城市融入能力);选取农民工个人特征、生活特征、就业特征、流动特征作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控制变量,以家庭化流动为解释变量,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这些变量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农民工家庭化流动会促进农民工的生活融入与心理融入,并且能够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然而却会对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说明农民工家庭化的城市融入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正出于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身份转变的考虑,而是为了寻求家庭收入效用更大化以及家庭成员团聚所带来的心理效用的满足;具体分析不同家庭化流动程度对城市融入的影响发现,核心家庭外出农民工的生活融入、心理融入及城市融入最高,而其城市居留意愿最低,这就更加验证了我们上述所得结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抑制核心家庭外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的正是户籍制度及我国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