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氮沉降和化学氮肥施用的增加,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氮量也呈增加趋势,这势必导致含氮气体的排放(N2O和NH3)持续升高,不但造成氮素损失,也可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主要探究1)外源氮的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N2O和NH3排放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2)NBPT+CP联合施用(DIs)对盐渍化土壤N2O和NH3气体减排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3)盐分对土壤氮素转化及N2O和NH3排放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氮肥高效利用,温室气体减排及脲酶/硝化抑制剂在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室内培养试验和野外微区定位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设置土壤盐分和抑制剂组两个因素,土壤盐度(土水比1:5浸出液电导率,EC1:5)设置两个水平:0.60 ds m-1(正常土壤)、1.40 ds m-1(盐分土壤);抑制剂组设置三个水平:CK(不加尿素)、Urea(尿素纯氮用量为0.35g/kg)、Urea+0.5%NBPT+0.25%CP,分别用CK、U、U+DIs表示。模拟试验主要探究盐分和抑制剂组合对土壤氮素转化和N2O和NH3排放的影响,初步探究抑制剂对N2O和NH3减排机理。野外微区设置三个水平:CK(0 kg N ha-2 yr-1)、N(50 kg N ha-2 yr-1)、N+NBPT+CP(N+DIs)。主要明确氮沉降输入条件下荒漠盐渍化土壤N2O和NH3的排放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探究抑制剂组合在荒漠盐渍化土壤的调控效果。【结果】1)与CK相比,外源氮输入(尿素和氮沉降)显著增加土壤铵、硝、亚硝态氮含量。如整个培养期间(240h)U处理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始终高于CK处理,其平均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146-152、54-69和11-12 mg kg-1;氮沉降输入条件下土壤平均NH4+-N,NO3--N和NO2--N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9.2、68和0.07 mg kg-1。DIs双抑制剂组合可显著抑制土壤尿素的水解和土壤硝化作用,达到减少矿质态氮含量的目的,而氮沉降条件下会增加NH4+含量。如在土壤Urea输入和氮沉降输入条件下,添加DIs处理的平均NO3--N较氮输入处理分别减少了45-51%(U输入)和13.3%(N输入)。同时,盐分也有降低土壤尿素水解和硝化作用的效果,但差异不显著,如盐分土壤平均NO3--N较正常土壤显著降低了15.9%。2)外源氮输入会显著增加土壤EC值,全氮含量以及脲酶、羟胺氧化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但会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时也会导致土壤有酸化的风险。施用DIs抑制剂较N输入可显著降低土壤EC值,全氮含量以及脲酶,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但对羟胺氧化还原酶影响不显著。盐分可显著增加土壤EC值,对脲酶和羟胺氧化还原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脲酶的影响较主要为前期较为明显,然而却增加了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且盐分对亚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程度较大。3)外源氮输入显著增加了土壤N2O的排放,较CK处理提高了8-11(U输入)和1.72倍(N输入)。Urea态氮输入条件下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各形态氮的方程式为:F=-0.009 Urea+0.011 NO3-+0.017NO2-+2.565,说明N2O排放可能以反硝化作用为主。氮沉降输入条件下N2O排放与土壤铵态氮,亚硝态氮,气温,土壤含水量和EC值密切相关,且矿质态氮的影响程度较大。DIs双抑制剂显著降低土壤N2O的排放,较氮输入处理显著N2O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79-80%(U输入)和36%(N输入),同时DIs添加改变了N2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U+DIs输入条件下尿素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N2O的关键影响因子,且其影响程度相较于U处理已大大削减。同时,氮沉降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10 cm和30 cm)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子。盐分显著降低Urea和氮沉降输入条件下土壤N2O的排放,且与N处理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如盐分平均N2O排放通量较正常土壤处理降低了18.4-29.5%。4)外源氮输入显著增加土壤NH3排放,较CK处理增了68-72(U输入)和3.9倍(N输入)。Urea态氮输入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控制NH3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F=0.079 NH4+-0.033NO3-+32.770,R2=0.508***),而氮沉降条件下土壤温度(0 cm)、铵态氮含量和pH与土壤NH3排放紧密相关(F=0.112 pH+0.043 NH4+-N+0.002 ST(0cm)-0.859,R2=0.260***)。施入DIs显著降低了Urea态氮输入条件下NH3排放,反而增加了氮沉降条件下NH3的排放,无论如此,DIs仍然显著降低两种N输入的GWPs的效应,如GWPs在DIs处理较N处理显著降低了28%。加入DIs后铵态氮和尿素态氮是影响NH3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氮沉降条件下加入DIs土壤铵态氮和浅层土温(0 cm)是关键影响因素,且DIs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的影响程度。同时,盐分有增加土壤NH3排放量的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外源氮输入可显著增加土壤铵、硝、亚硝态氮含量,进而增加土壤N2O和NH3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而施用DIs可以显著调控土壤矿质态氮的含量,达到减少硝、亚硝态氮含量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N2O和GWPs的效果,同时表现出尿素输入减少NH3排放,氮沉降输入增加NH3排放。2)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和EC值影响氮输入条件下N2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且矿质态氮影响程度较大,而土壤温度(0 cm),铵态氮含量和pH是影响NH3排放的主要因子。施入DIs可改变其N素气体的影响因素,同时降低矿质态氮的影响程度。3)盐分可降低土壤尿素水解和硝化作用,进而显著的降低土壤N2O排放,但有增加土壤NH3排放的趋势(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