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艾儒略人性论为研究个案,以朱熹人性论作为参照,主要阐述了艾儒略人性论在天主教教义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调和以及艾儒略人性论与朱熹人性论之异同。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性”的内涵界定。艾儒略认为“性为魂”,为天主化成赋予。为证明此观点,艾儒略回应了“魂属气”与“性即理”两个命题。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万物一体思想的回应。万物一体是中国由古而来的关于天人关系的观念,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在本质上相通。艾儒略对万物一体的回应,将人与物之间的感应相通理解为机械的性体相同。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对儒家性善论的调和。艾儒略肯定灵魂有为善作恶两种倾向。儒家性善论认为:恶只是善的不及或过处。艾儒略试图将其天主教义理与儒家正统性善论相调和,将人善恶之分的缘由归结为三:原罪、禀气及习俗。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艾儒略“克性”的观念。艾儒略认为远祖原初之性为纯粹至善,则“率性之谓道”,但今人性体已被败坏,故“克性之谓道”。“克性”的提出是艾儒略据其天主教教义对儒家传统性善论的重释与反驳。
总之,艾儒略论性,一方面附会于儒家人性论,另一方面,又始终立足于天主教立场。在艾儒略的人性论中,附会儒家人性论思想时,必然对儒家人性论进行重新诠释;而与此同时,艾儒略所要倡扬的天主教人性论也因为对儒家人性论的附会而发生改变。这就带来了天主教人性论与儒家人性论的实质性的碰撞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