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基本证型间与肝脏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设计间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症状、舌脉、体征;中医证型分为五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脏生化学指标:ALT、AST、GGT、ALP、TBILIL、DBILIL。经过研究人员培训,由调察人员填写调查表,中医证型由专科医生根据辨证标准最后核定。整理调查间卷后,将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整理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异常肝脏生化指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五个中医基本证型中的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并绘制对肝功&证型间关系的ROC曲线,最后对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五个中医基本证型为因变量,以患者性别、年龄、ALT、AST、GGT、ALP、TBILIL、DBILIL等8因素作为自变量的数据进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Wald向后逐步法(Wald统计量)筛选自变量,得出回归方程,采用似然比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水平α=0.050。结果:本次研究的4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各证型的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其中肝郁脾虚160例(35%),湿热中阻118例(25%),肝肾阴虚111例(24%),淤血阻络50例(11%),脾肾阳虚22例(5%)。其中以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为其常见证型,占所调查对象的61%。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五个中医基本证型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统计学模型所提供的结果提示,相对于其它四个证型而言,对每个基本证型具有正向性影响的肝脏生化指标分别为ALT与湿热中阻证,AST与肝郁脾虚证,ALP与肝肾阴虚证,TBILIL与脾肾阳虚证,GGT与瘀血阻络证。此外,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因素在部分证型的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尽管目前的研究所给出的结果提示出部分肝脏生化指标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五个中医基本证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在对统计模型做出的拟合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且全部模型对于证型判断的符合率均不超过50%,对于肝功与证型间关系做出一个肯定的结果来为时尚早,准确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