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表面温度(SST)是海洋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SST是海洋热力、动力过程和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变化影响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气候,而大范围的海洋表面温度异常的发生往往会带来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厄尔尼诺。海温也是影响海洋渔业的重要因素之一,SST图通常是渔民寻找渔场的依据。因此,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不仅对海洋学和气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利用22年共2215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SST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不同时空尺度数据对SST距平EOF分布模态的影响:空间分辨率为30,时间粒度分别为10天和30天的SST距平模态有完全一致(EOF1)、完全反向(EOF2和EOF3)、中心位置反向(EOF4)三种情况;不同时空尺度的SST距平EOF分布模态反映不同的海洋现象。
(2)西北太平洋SST模态变化规律:SST距平EOF1的空间分布呈全区一致型,时间系数则反映为ENSO模态——厄尔尼诺发生时降温、拉尼娜发生时升温并具有44个月的周期;EOF2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反向的趋势,反映北太平洋环流的模态——40°N以北海域为负值时、以南海域为正值,并具有7.3个月的周期;EOF4和EOF5的空间分布相似,是反映黑潮亲潮交汇的模态,并具有14个月的周期;此外,五个模态都有5个月的周期。
(3)西北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锋的时空变化:日本沿岸黑潮海域与黑潮续流区,海洋表面温度锋出现频繁;黑潮续流区有黑潮锋、亲潮锋、混合锋三种类型。
(4)通过计算SSTA的MSTD发现81-89年间黑潮与亲潮交汇比90-99年间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