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五次机构改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实现了由单纯机构精简到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飞跃。今天看来,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应把更为深层的转换政府角色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样才能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向新的高度,才能使中国的行政体制真正适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行政学理论为指导,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参照,采取系统分析和要素分析、行为分析和生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狭义)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必要性、必备条件、目标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设计,并以新的视角提出了较有创造性的观点。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转换政府角色的重要性。本部分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点。在这个前提下,笔者从中国改革的大系统着眼,在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政府发展的互动中,突出强调转换政府角色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转换政府角色的基础和深化政府角色转换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发展、建立,中国政府不断以自身角色渐进式的转化满足着外部生态环境的诉求,这其中成绩令人惊喜,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政府角色转换方面要找准起点,更要创造条件把政府角色转换推向深入。 第三部分设计了当前深化政府角色转换的必备条件。中国政府角色转换从本质上讲是政府同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本部分指出,中国政府应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对政府提出的角色期望,提升对政府角色理论的认识水平,进而规范地运用政治权力来建构、巩固、加强自己的权威,并通过与市场、社会合作的方式来践行自己的角色。同时,应当看到上述过程的实现所需的动力和资源,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两大改革的深化也为政府角色转换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第四部分剖析了政府角色转换的特征和规定性,进而勾勒出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渐进式推进,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模式呈现层次性、动态性、相对滞后性等特征。笔者在遵守角色转换的内在规定性即市场化、民主化、国际化、法治化、道德化的前提下,指出目标模式的基本构成因素应包括:政府的服务角色;政府的掌舵角色。笔者把这一模式作为本文写作的逻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