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基于专家共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对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选取中国北、中、南三个地区,针对查体中心首次发现、未经降压药干预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研,运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合聚类分析统计方法,探索高血压辨证分型规律。研究方法:参照徐迪华等编写的《中医量化诊断》里制定的分级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及FileMaker软件数据库。于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先后分别在北京市的中日友好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福建省福州市省二人民医院查体中心及北京昌平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调研工作,共收集病例477例,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理化检查数据,统一输入数据库。将患者四诊资料导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离散数据进行整合压缩,随后进行两阶段聚类统计。结果:1)一般情况分布:①地域:山东省聊城市检出率最高(占67.09%),其次为福建省福州市(占20.75%),北京最低(12.16%)。②血压分级:88.7%为1、2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1级43.4%,2级45.3%;3级最少占11.3%。③性别: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④年龄:40~60岁为高发年龄,占51.16%,<40岁及60~79年龄段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4.74%及24.1%。⑤病史:90.6%为首次确诊病例,其余9.4%曾经诊断为高血压但并没有给予重视及接受任何治疗。⑥体重指数:BMI超标者占73.4%,正常范围25.8%,偏轻的仅0.4%。⑦生化检查:血脂异常占60.3%,血糖异常占16.76%。2)症状分布特点:调研中发现51.2%患者平素无任何不适主诉,而平素有不适症状者占48.64%。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中医肝系、肾系、心系以及阴虚、气虚、阳亢、痰阻等症状。①肝系症状常见头晕(36.3%%)、急躁易怒(34%)、头痛(25.2%)、②肾系症状常见耳鸣(26.8%)、腰膝酸软(28.1%)、尿频(9.2%)、目干涩(20.5%)③心系症状常见失眠(28.3%)、健忘(32.1%)以及胸闷(23.1%)、胸痛(9.2%)、心悸(22.9%)、气短(21.2%)④气虚症状主要表现为困倦乏力(11.7%)⑤阴虚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渴(26.6%)、便秘(6.7%);阳亢症状常见面红目赤(27.0%)、口苦(31.0%)⑥痰阻症状常见口粘腻(8.8%)。3)舌脉象分布特点:54.5%的患者,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红,属于正常舌。舌质异常以舌红为主(28.9%)、舌质紫暗有瘀斑(16.6%)、舌淡最少(9.4%);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苔腻(41%)及色黄(59.3%)、苔薄白31.9%、白苔及少苔相对较少,分别占11.74%及4.2%。脉象方面,弦脉(58.7%)出现频率最高、弦滑脉27.9%、弦细脉14.3%、弦数脉19.9%、脉滑16.6%、脉涩14.9%、脉弱17%。4)聚类分析结果:通过两阶段聚类法进行3至7类聚症状统计,得出结果为聚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及无法分型6型,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作为代表症状。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比例较高;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型比例较低。5)聚类结果分布规律:①血压分级:心肾气虚、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比例随着血压级别升高呈上升趋势;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随血压级别升高而下降。②性别:女性患者阴阳两虚型比例高于男性,其余各型则男性高于女性。③地域:南部患者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及瘀血阻络型比例高于北部地区;北部地区心肾气虚、阴阳两虚比例高于南部地区。④年龄:心肾气虚、阴阳两虚及瘀血阻络型发病率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等偏于实证型则主要集中在<60岁年龄段,而随着年龄段提高呈下降趋势。⑤体重指数:BMI正常组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型比例高于BMI异常组;BMI异常组心肾气虚、肝阳上亢型比例高于BMI正常组。⑥血脂分布规律:血脂异常组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型检出率最高;血脂异常组肝阳上亢及瘀血阻络检出率较血脂正常组略高。⑦血糖分布规律:血糖异常组心肾气虚比例高于血糖正常组;由于血糖异常组样本量较少(4.0%),需进行更大样本的调研来探索其规律。结论:477例患者通过聚类分析,分别为心。肾气虚、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瘀血阻络及无法辨证等6型,以肝阳上亢及痰湿壅盛型发病率最高,占整体的51.2%,说明高血压病初期以阳亢及痰湿壅盛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注重潜肝阳、化痰湿。聚类结果与现行的4型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灵活性较高。然而临床调查患者表现错综复杂,伴有多项兼夹证,有时甚至出现矛盾的症状,而统计结果只允许一名患者聚为某一证型,因此与专家辨证分型一致性较差,为了寻求更可靠的结果,需进行更大样本的调研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