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第1d、4d、7d的血HCG值变化与患者治疗最终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住院部确诊,并接受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片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疾病的临床病例共111例。按照药物保守治疗的最终预后,将临床病例分为成功组94例,失败组17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和药物保守治疗期间血HCG值的变化幅度、所用疗程数以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的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84.68%。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初始血HCG值水平及治疗后1d、4d、7d的血HCG值水平成功组均低于失败组。不同血HCG值水平分层病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具有差异性。药物保守治疗后第1d血HCG值变化幅度对于预测最终治疗获得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94.7%和94.1%,约登指数为0.888,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药物保守治疗后第4d血HCG值变化幅度对于预测最终疗效获得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84.0%和100.0%,约登指数为0.84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药物保守治疗后第7d血HCG值变化幅度对于预测患者最终疗效获得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90.4%和94.1%,约登指数为0.84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EP在药物保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4d、7d血HCG值含量对治疗的最终结局有预测性。药物保守治疗后第1d、4d、7d的血HCG值的下降幅度(相较于初始血HCG值)对EP治疗的最终结局具有预测性。药物保守治疗后第1d的血HCG值变化幅度对于预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治疗后第4d和第7d的。保守治疗后第1d的血HCG值下降幅度可在临床上可作为对患者保守治疗成功与否的提前预判,但并不适合作为患者的出院指征;以药物治疗后第7d的血HCG值下降幅度作为评价患者是否可以出院或是继续行第二疗程治疗的指标是可行的。两组患者在药物保守治疗后副反应及所用疗程上不具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