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为评价地方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提供基本工具。本文所要阐明的基本观点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实质,是基于农民满意基础上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孤立地进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益评价,或者单纯地测度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满意度,都难以真正准确评估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本文以界定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价值目标体系为逻辑起点,沿着认识效率、测算效率、评估效率到改进与提高效率这样一条线索,展开全文逻辑架构。全文主体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针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理论基础、效率评估方法、制度效率及效率制度变迁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和规范研究。下半部分以湖南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为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以政府与农民两种视角,采用计量经济研究方法,分别从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两方面,进行了严密的实证研究。本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及其后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系统协调分析,共同构设成农村公共品供给“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宏观层面,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产出系统为平台,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宏观效率进行包络数据分析(DEA),并进一步应用Tobit回归,研究了DEA效率外生变量的影响。在微观层面,该模型以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效率满意度评价(CSI)为基础,对CSI的各种内生变量进行了Probit回归因素分析,进而研究了城乡公共品供给环境差异对CSI的外部干预效应。最后,本文在“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框架中,以农村公共品供给宏观效率系统与微观效率系统的协调分析为依据,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系统类型特征,提出了“存量盘活、增量扩大;资源节约、效能升级;分权改革、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双层增效创新模式”及其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理论分析、体制机制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实现公平正义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效率目标。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实践中的确存在X效率、引致效率和挤出效率现象,致使效率评估非常复杂、准确评估较为困难。改进与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首先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要求,用系统论方法,从宏观与微观、政府与农民、内因与外因多种视角,综合评价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现状、问题及其变化规律。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农户家庭供给模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近30年来,虽然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改进出现了新契机,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更加单一、责任更加集中、农民负担出现隐性化趋势、公共财政投入流失较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效率总体变化趋势不容乐观。总之,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覆盖率依然较低,农民主动消费公共品和参与混合提供公共品的热情不高。农民以对自己是否有用为根本标准评价公共品供给效率,大多数地方政府则以财政支出效益作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评价标准。本文认为,不能孤立地以农村公共品供给宏观财政支出效率,或单纯地以微观层面农民主观评价为标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评价必须注重宏观与微观效率整体协调性。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制度创新,必须同时发挥政府与农民两个积极性,改进与完善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