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的上海,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为上海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产学合作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受到这些学校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孕育了数以万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为上海地方工科高等学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然而,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的缺失,企业缺乏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某些高校办学目标的偏差,学生对合作教育的不理解,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深思。如何能使合作教育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理顺合作教育各方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创建符合上海地方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的合作教育模式,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本文的这一选题,旨在对这些问题做出一点思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并对世界各国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从哲学、教育学、组织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然后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调查了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代表的上海地方工科院校开展合作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访谈、问卷等形式,从合作教育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人、课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上海地方工科院校在合作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充分发挥合作教育价值链中各单元的作用着手,阐述了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法律和政策两个角度,提出了政府对合作教育相关机制的建设方案。而后,在学校层面,从师资建设、制度保障、课程建设和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较系统地提出了开展合作教育的措施和对策。最后,笔者指出合作教育的模式并非是万试万灵,合作教育的优势不能扩大化,在应用中必须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