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公司而言,现金持有量是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关于现金持有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热点。这是由于现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它对于公司能否保证日常活动和持续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具有以上优点之外,现金还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收益性很低。公司因持有现金,而带来的高额机会成本以及由于代理问题而带来的现金攫取,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水平及影响现金持有的关键因素,并且验证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持有大量现金的驱动因素及它们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对于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现金决策以及提高现金使用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现金持有理论的发展渊源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现金持有理论从凯恩斯的现金需求论起源至今,经过了多位学者的补充与完善,分别形成了静态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代理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但是在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现金持有理论中,与其公司业绩相关的只有权衡理论及代理理论。早在2006年,彭桃英、周伟就得出结论,不同于国外市场,上市公司持有超额现金能够对公司业绩产生正面的影响。本文也认为公司持有过多的现金有利于公司抓住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避免或降低由于融资约束而带来的投资不足,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但同时,姜宝强、吴荷清等却认为我国的管理机制薄弱,代理问题还很显著。总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个融资渠道都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同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安排也是独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大股东联合管理者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也很严重。因此,以上两种理论对我国公司持有大量现金都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以上理论分析和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相反的假设,那就是超额现金持有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或显著负相关。为了探究到底哪个才能正确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大量持有的现金的现象,本文要进行两个阶段的实证研究。第一阶段就是利用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计算5995个样本的残差,也就是每个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在得到超额现金后,本文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实证研究,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即超额现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持续性。在第一阶段中,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沪深两地1199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累计五年共得到5995个研究样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以及宏观环境三个方面选取了12个解释变量。本文参照Opler(1999)的经典模型,并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计算残差,得到样本公司的超额现金值。在第二阶段中,本文根据上文得到的样本公司残差,剔除样本中残差为负的公司,重点选取持续(持有时间为5年)持有超额现金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得到样本量935个。并且把超额现金持有量和对其有显著影响的部分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公司业绩的综合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探究超额现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持续性。通过回归发现超额现金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权衡理论提供了经验支持,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在持续性的探究中,本文以当年的超额现金分别对其当年,滞后一年、滞后两年、滞后三年的公司业绩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超额现金对业绩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即超额现金对公司业绩至少产生两年的影响。本文以影响方向以及持续性为研究点,为现金持有领域增添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公司现金持有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