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农村三十年多来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在前进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主要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负担沉重、增收困难、城乡差距加大、农村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但一直没有取得长效和根本突破。许多专家研究认为,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乏效率和公平,继而对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本身持较严厉的批评态度,甚至是否定的态度。但也有专家对此评议持有异议,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从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评价几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在研究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基于创新的视角,提出了社会—经济—政治三维评价体系(框架),进而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直接绩效与间接绩效两大方面展开评价。文章在评价直接绩效时,先是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直接绩效评价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直接绩效评价结构体系和指标体系,继而选择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绩效评价。最后文章结合江西省80个县(市)2006年、2007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专用软件EMS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主观努力程度都相差不大。因而,要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直接绩效,不能只靠加大投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也非常重要。文章在评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间接绩效时,又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即间接绩效Ⅰ)和制度的合伦理性(即间接绩效Ⅱ)两方面来评价。文章先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村GDP的对应数据的描述分析、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再通过构建一个由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公共投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农业投资共同组成的VARα模型系统来建立农村公共投资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联系,进而在对VARα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亦同样反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它们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农村公共投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要滞后2年才能构成农村公共投资增加的Granger原因;另外,公共投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有很好的解释能力,而且公共投资一阶滞后项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从长期来看,公共投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要大于农业投资的影响,公共投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持久。然后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伦理性进行评价,文章先对制度绩效与制度伦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否公平和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两方面来评价制度的伦理效应。通过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公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符合制度伦理,不具有正的制度绩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当时的制度选择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增强了综合国力,这样的制度选择是国家发展的权宜之策。因此,国家将会择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面反哺。最后文章在明确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前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①逐步完善对地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考核制度;②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③逐步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