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眼白化病1型(ocular albinism type 1,OA1)足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以X连锁隐性的方式进行遗传,也被称为Netteship-Fall型眼白化病或者X连锁眼白化病(XL,OA),它足眼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都为男性,白种人患者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眼球震颤、视力低下、虹膜和眼底的色素沉着不足、中心凹发育不良等,屈光不正、斜视、畏光、双眼功能障碍也很常见,患者的皮肤、毛发颜色一般正常。女性一般不发病,但可以足携带者,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但检查可有虹膜半透明、眼底色素分布不均的体征。黑种人的患者同样具备先天性眼球震颤、视力低下及黄斑发育不良的表现,但虹膜及眼底色素沉着不足非常不明显,所以患者只表现为轻度的虹膜半透光,且很难看到白化病眼底的表现。而在亚洲人群中,目前还缺少关于该病的分子牛物学研究及临床特征的描述。
GPR143基因突变是已知的眼白化病1型的唯一病因,定位于Xp22.3,共长40kb,含有9个外显子。GPR143编码的OA1蛋白被认为是G偶联蛋白受体家族的一员,它主要表达在虹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中,定位于黑色素小体和溶酶体的膜上,和G偶联蛋白受体一样,发挥着信号转导的作用,其功能是调节黑色素小体的牛长。GPR143基因突变可导致OA1蛋白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GPR143基因突变在很多国家的白种人群及黑种人群中都有过报道,如新西兰、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南非等,但在亚洲人群中关于此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乎空白。
2.研究目的
目前在亚洲人群中缺少眼白化病l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描述,本研究主要筛查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特点,并了解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3.实验方法
收集选取6个眼白化病1型的家系,征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同意后抽血制备基因组DNA,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致病基因GPR143的编码区及其临接内含子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GPR143基因。另外,用异源双链一单链构象多态性(HA-SSCP)的方法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及100例正常对照进行验证。
4.实验结果
在这6个家系中分别发现了6种不同的突变,分别为c.238_240delCTC(p.Leu80del)、c.353G>A(p.Gly118Glu)、c.658+1G>A、c.849delT(p.Val284Serfs×15),g.1103_7266del6164,g.25985_26546del562。在这6个突变中,5个为新突变,c.353G>A(p.Gly118Glu)足一个已知突变。PCR HA-SSCP结果显示100例男性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这6种突变。6种突变理论上会导致GPR143基因编码的OA1蛋白功能丧失,不能正常调控黑色素小体的牛长,从而引起疾病。
国人眼白化病1型的临床特点与白种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国人OA1患者缺乏典型的虹膜色素沉着不足及白化病眼底的表现,大部分仅有非常轻度的虹膜和眼底色素沉着不足,但均有典型的黄斑发育不良,因而可作为眼白化病l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体征。
5.结论
在国人眼白化病1型患者的GPR143基因中检测到5个新突变和1个已知突变,结果丰富了GPR143基因突变频谱,并且确定了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