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交通方式和交通技术的革新,几乎都对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与功能组织带来重大改变。在长三角高速走廊地区,由于高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其城际列车的公交化运营,推动就业者的空间活动从城市尺度扩散至区域尺度,形成一种职住空间区域化的现象。论文以这一现象为缘起,首先构建了基于流动空间视角的高速走廊就业空间重组理论分析框架与一般规律;其次以高速交通流动空间结构体系为线索,以长三角高速走廊为实证研究区域,系统梳理分析了走廊流载体、流节点与流要素的发展脉络与空间格局特征;最后结合典型城市高铁枢纽站点的实地调查,从微观个体角度对高速走廊就业空间重组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研究发现,高速走廊就业空间重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流动就业和新职住组合模式,即多区域空间节点之间就业通勤流动的常态化,以及居住、就业功能空间的跨城组合现象。同时,依托于高速通勤网络的不同交通方式组合,在都市区、都市圈和巨型城市区域形成“中心区-郊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城市-区域”等不同空间层次的职住空间组织模式。 高速交通网络的流动空间结构体系包含流载体、流节点和流要素,梳理历史时期以来长三角走廊道路交通网络的演化,高速交通网络对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无疑是最深刻的,不断压缩走廊城市区域的时空距离,并促使区域空间结构更加开放化和网络化。依托于高度发达的流载体与多中心网络化的流节点,走廊呈现出超高的城市间外向功能联系程度。尤其是进入高速客运(货运)交通时代以后,要素层面的流动规模、广度与速度,城市层面的空间流与相互联系强度,区域层面的联系格局与空间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 以高铁城际列车和长途汽车客运到发车次表征长三角走廊城市之间的高速通勤流,其空间分布格局呼应了流动空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结合的网络化结构模式,同时在走廊形成四大高速通勤流的特征分区,依次为沪宁杭三角、沪杭甬三角、沪宁通三角和杭甬台三角,前两者为高速通勤流核心区,后两者则为影响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走廊地区就业高流动化的趋势明显,由于企业内部或外部联系而引发的跨城商务出行是主要原因,并呈现一定的精英空间阶层分化特征。以家庭居住地为基点,在走廊地区形成几种不同的职住空间区域化组合类型,主要包含职住耦合型、职住分离型、半职住分离型和半职住耦合型等4种类型,走廊不耦合的职住空间组织以半职住分离型和半职住耦合型为主。针对与走廊就业空间重组的发展趋势,文章最后提出产居空间合理规划配套、优化不同尺度的区域快速通勤体系以及各层次空间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转型的相关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