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以其精湛的叙述技巧著称,故事常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在六十五年的写作生涯中,毛姆出版了大量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作为一个云游各地的作家,异域风情是毛姆作品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这一点使得毛姆在全世界的读者中都备受欢迎。然而,在大多数的国内文学评论作品中,毛姆只是被一带而过甚至忽略掉。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1978年以后对毛姆几部知名小说的主题意义,叙述技巧,创造动机的讨论。国外的毛姆研究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关于他的小说和戏剧的研究百花齐放,然而对其散文和游记却少人问津。关于毛姆涉及东方的一系列作品的研究中,后殖民研究在西方文学批评中十分盛行,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将毛姆简单归类于反殖民或是倾向殖民主义的。本文主张跳出这种研究的羁绊以新的视角看待毛姆的中国观,对他的作品《彩色的面纱》做出辩证客观的探讨。本文从《彩色的面纱》中所呈现出的百态的中国形象入手,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结合毛姆个人对东方文化向往以及毛姆的自身经历,探索并系统分析了毛姆在小说中体现出的矛盾的中国观。在中国形象的塑造上,毛姆一方面受到当时西方社会对中国集体想象以及盛行的“黄祸论”思潮的影响,在小说中对中国形象进行丑化和扭曲,将东方塑造成卑躬屈膝的柔弱女性形象;另一方面,毛姆对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又充满向往之情,一个神秘美丽的中国也在小说中所呈现。最终得出,毛姆矛盾的中国观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和殖民意识,但同时,古老悠远的中国文化又深深吸引着亲身体验过东方文明的毛姆。论文分为五章,首末两章为概述和总结,第二章分析和对比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中的中国形象,集中讨论了毛姆生活的时代下西方文学中东方的类型化的形象以及“黄祸论”这样思潮的产生和影响。三四两章是文章的主题章节,围绕《彩色的面纱》一文,运用东方主义理论结合毛姆个人经历,以文本分析和梳理为主,展现毛姆笔下的东方及国人形象,充分显示他矛盾的中国观。本文是国内首次对毛姆作品《彩色的面纱》一文做具体的文本的分析和梳理,展现并探索了毛姆矛盾的中国观,一方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另一方面是破败不堪而又卑躬屈膝的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