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质边坡性状分析是岩质边坡治理的依据。但是目前服务于岩质边坡工程设计和治理的岩质边坡性状分析理论还不完善。立足于工程治理,作者将岩质边坡的破碎程度(岩体质量)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岩质边坡表面防护治理提供依据的“岩质边坡表面岩体质量评价指标”,简称为“表面RQD指标”;二是为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工程加固处治提供依据的“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岩体质量评价指标”,简称为“整体RQD指标”。表面RQD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岩质边坡表面破碎程度评价指出了一条未来的研究道路。整体RQD指标体系的完善对减少工程前期费用、保证工程安全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在现有的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中,有限元数值模拟(FEM)适合于均质、各向同性、小变形的线弹性体,在应用中,没有考虑到对岩质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各种结构面。Sarma法和不平衡推力法,虽考虑了结构面的存在,但是存在更多人工修饰的假定滑面和滑块。目前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更好地结合现场工程实际情况,不能客观地反映所研究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状况。本文针对实际需要,提出了“岩质边坡岩体易滑面搜索与稳定性偶合分析”的研究,并利用该研究成果进行“岩质边坡岩体易滑面刚体极限平衡分析”。这一思想是用Fortran90、Visual c++编程语言实现的。将实测结构面分析结果运用到整体稳定性分析中,对用数据描述的岩体结构面网络,完全是由计算机自动客观审视分析数据而得出结果。这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工程设计、施工依据。最后,作者将该思想应用于铜黄公路岩质边坡性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中,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表明本文的思想方法对岩质边坡的治理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