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旁观者现象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中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如果任其发展,将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分析旁观者现象的根本原因,找到有效控制该现象的措施是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的老年人摔倒无人扶”为例,从这一现象中的旁观者和摔倒老人双方面来论述旁观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旁观者现象能有所减少,社会大众的道德责任感有所提升,社会正能量能得到广泛传播,谨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建和谐社会。本文从以下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旁观者现象的定义和心理学机制。本文先列举媒体报道过的中国老年人摔倒无人扶事件,通过对事件意义的分析纵向比较现今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以前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差别,引出对道德建设的思考,提出旁观者现象。继而概括旁观者现象的定义,心理学上称之为“旁观者效应”,即在危险紧急情况下,个体明知他人受到财产和生命威胁,需要自己帮助时,却视而不见,袖手旁观的现象。最后分析旁观者现象的心理学机制,即个体经历了从注意阶段到动机阶段,到评估阶段,再到心理防御阶段,最终产生行为。第二部分,通过对旁观者现象的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旁观者现象。积极影响包括:预防诈骗:加快社会变革;具有指引的信号功能。消极影响包括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而社会方面主要是指对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部分,从个体、社会两个方面深刻剖析旁观者现象产生的原因。个体方面,包括摔倒老人和旁观者两个角度,并侧重从旁观者的心理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旁观者现象的产生有着非常深刻复杂的社会原因,如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价值导向的偏差和人际关系经济化等。第四部分,阐述减少旁观者现象的对策。个体层面,主要是要唤起个体在公共场合的自我意识,并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社会层面,应加强道德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法律制度、社会道德赏罚制度和监督机制。消除旁观者现象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程,需要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