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8年第四国际成立以来,托派社会主义的发展可谓是曲折多变,但它却一直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思潮和运动。
以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为其理论指导的托派社会主义运动,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派别众多且观点庞杂多样。
产生于20世纪初期俄国的“不断革命”理论,本身包含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落后俄国与先进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于是,缩小差距成了“不断革命”论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在托洛茨基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西方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才能完成。在胜利了的西方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俄国就会摆脱“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导致的种种弊端。西方的革命形势,存在于帝国主义的战争之中。但第二国际以及列宁以后的共产国际,已经背叛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建第四国际的目的,就是要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去推翻处于垂死挣扎中的资本主义。
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第四国际,在战后遇到了极大的理论困境。在新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面前,对“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批判已经软弱无力;风风火火的殖民地革命,更是愈来愈远离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西方。“不断革命”论与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成了第四国际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平衡的过程中,第四国际逐渐拉开了战后以来分裂的序幕。
四分五裂的托派社会主义运动,以托派对托洛茨基主义的不同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保守派、改革派和独立派三种类型。保守派坚持正统的托洛茨基主义,拒绝在现实面前对理论进行过头的修正;改革派则以时代发展为由,在坚持托洛茨基主义的同时,也给这个理论增加了时代特色;大量存在的独立托派,在坚持托洛茨基主义的同时,指导思想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它们或倾向于实用主义,或从其他理论中寻找慰藉。
苏东剧变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托派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复兴提供了土壤。苏东剧变让托派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找到了自信。在批判和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改革派重申了托洛茨基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苏东剧变的解释。另外,资本主义全球化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两极分化、生态危机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创造出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全球化产生的这种后果,使第四国际坚信,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力量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将是唯一能够导向未来社会主义的运动。
本文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既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托派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托派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展开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托派社会主义虽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只要它的指导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没有真正解决,第四国际就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一种反主流文化的思潮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