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GIOP)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并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维生素D是GIOP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在维持钙磷平衡,调节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物活性形式1,25(OH)2D3主要通过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发挥作用。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超家族成员。研究发现VDR上含有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s), VDR基因是糖皮质激素的靶基因之一。糖皮质激素可以直接调节VDR的转录,通过增加VDR的转录增强维生素D的活性作用,作用具有时间剂量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减弱。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本身可诱导VDR的转录。糖皮质激素对VDR的诱导作用还具有物种、组织差异性。目前,GIO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推测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调节VDR的表达,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糖皮质激素不同的作用时间可能对骨密度、VDR的表达、维生素D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从整体动物水平,研究不同作用时间的地塞米松对大鼠骨量、骨组织VDR和血清25(OH)D3的影响,旨在探讨GIOP的发病与25(OH)D3、VDR的关系,进一步探讨GIOP的发病机制,为防治GIO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3.5月龄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四组,每组10只。模型组2组,分别干预4周和9周;对照组2组,分别干预4周和9周。各组大鼠均普食统一喂养。模型组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对照组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称体重一次。分别于4周和9周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小动物软件测骨密度后,处死SD大鼠,剥离大鼠股骨组织,标本经处理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V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25(OH) D3的含量。结果:1.实验开始时,各组动物之间体重无差异(p>0.05)。干预4周和9周后,模型组SD大鼠体重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4周下降(56.67±24.43)g,9周下降(85.83±26.35)g,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均较对照组体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干预4周后SD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干预9周大鼠体重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增加(92.14±37.8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干预9周时,体重下降的同时伴有拱背少动,,毛发稀疏、直立无光泽,精神状态差、抵抗力低下。模型组干预4周的死亡率为20%,干预9周的死亡率达到40%。2.模型组干预4周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干预9周后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提示GIOP造模成功。SD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骨密度变化一致,测定活体整体骨密度更简便易行。3SD大鼠干预4周时,模型组骨组织VDR mRNA表达水平为(1.48±0.32),对照组VDR mRNA表达水平为(1.15±0.19),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9周时模型组骨组织VDR mRNA表达水平为(1.07±0.35),对照组VDR mRNA表达水平为(1.38±0.29),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9周时,模型组与对照组骨组织VD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差异(p>0.05)。4SD大鼠干预4周时,模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无差异(p>0.05),干预9周时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D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干预9周时骨密度明显减少,可成功建立SD大鼠GIOP的动物模型。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骨密度变化一致。2、糖皮质激素可减少SD大鼠血清25(OH)D3的含量,影响骨组织VDR mRNA的表达。糖皮质激素对VDR mRNA具有双向作用,干预4周时升高,9周时下降,与时间密切相关。3、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减少25(OH)D3的含量、减少VDR的转录来影响维生素D的活性,引起骨密度的下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