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宋蜀士群体的政治境遇与政治人格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sfddsf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时期,鉴于四川重要的战略地位,朝廷继续在四川推行一系列特殊化政策,并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笼络四川地区的精英——蜀士。南宋蜀士群体在北宋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成熟,在政治上得到与其他地区士大夫不同的境遇:总体说来,既有朝廷特殊政策的垂青与照顾,又有权臣压抑、东南士人排挤等因素带来的阻挠与艰辛。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蜀士地域特色鲜明的政治人格。这些政治人格通过蜀士的政治行为得以展现,并对其政治境遇产生反作用。许多优秀特质如效忠朝廷、崇尚忠义之气、不避权贵、直节不挠、忧患意识强烈等,在权臣压抑、东西隔阂并存的政治环境里,为该群体赢得了赞誉与同情,对改善、优化其政治境遇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一些特点如群体意识强烈、鲠直不屈等,一定条件下又成为恶化其政治境遇的因素。本文力图在系统梳理南宋蜀士群体政治境遇的基础上,探索蜀士群体政治人格中极富地域特色的部分特征,并试图揭示其政治境遇与其政治人格的相互关系。文章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介绍选题原因和意义,回顾相关研究成果,说明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以及思路。二、概述南宋蜀士群体风貌,主要从人口构成(土著和外来移民)、居住地区(定居四川和寓居外地)以及群体内部联系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勾勒南宋蜀士群体的轮廓。三、在吸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要从政治出路、仕宦名额、政治关系等方面梳理南宋蜀士群体政治境遇各方面的特点。四、结合政治人格结构理论,从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对南宋蜀士群体政治人格中地域性较强的特征进行历史地剖析。五、归纳南宋蜀士群体政治境遇与政治人格的相互关系:政治境遇是塑造政治人格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人格以政治行为为中介,反作用于政治境遇。同时,强调南宋蜀士群体人格不能脱离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其他文献
西汉建立政权之初,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从思想上迫切需要做到“大一统”。思想的统一,势必要求文献学术上的统一。西汉的文献整理工作就是为
晚清边疆受到列强扩张威胁之时,清人的边疆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一点在对于西北边疆问题的处理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清代自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治边理念上侧重于防范少数民
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岑春煊分阶段进行分析,以期对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态度作一客观公允的评价。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前言部分概述了本文选题的由来和意义,以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1919年在上海成立到1945年其成员以个人名义返国,在中国关内地区开展反日复国运动长达27年。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
国子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学府和教育机构,为士族子弟所设,始建于西晋武帝时期。起初,它隶属于太学。在东晋南朝时期,由于不存在一个与国学分立的,具有生员、校舍以及授业课试
简要介绍了目前异形柱结构在广西地区应用的基本情况;对新版《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主要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设计异形柱结构时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广西实际,对异形柱
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是与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为基督教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土地上得以建立和发展,而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