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又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合物。环境中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暴露主要是在于不可预期的长期影响。天然和合成的环境激素可以通过人体、动物和工业释放到环境,在它们到达环境介质(如土壤、表层水、沉积物和地下水等)前,主要是先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环境激素的存在对人类和环境都是一个潜在的危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对这类物质的研究变得非常关注。所以了解其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识别可能存在风险的环境激素,并且找到把他们从环境中消除的方法非常的重要。近年来,我国关于重点水域中环境激素的重大研究课题逐渐开展起来,本课题组前期也对滇池中环境激素的污染进行了研究,但并未涉及雄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析和调查。再加之面对滇池重度污染的先例,及早的对淡水湖泊进行调查与监控显得更加的重要。本研究主要以4种烷基酚、4种雌激素、3种雄激素和1种孕激素为研究对象,对洱海流域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该研究工作不仅填补了洱海这方面的研究空白,还为洱海环境激素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与支撑。(1)采集并分析了洱海12个常规监测点位2012年4月和2014年10月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结果表明:在洱海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12种环境激素的总浓度范围为54.93~206.47ng/L和35.56~105.08 ng/g dw。与其他湖泊对比发现,洱海中两类环境激素的污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BPA、E1和DIHYDRO分别是洱海中最主要的烷基酚、雌激素和雄激素,除了EE2、E3、TEST和PROG外,其余几种环境激素在洱海水体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浓度相关性都较好,相关系数可达0.8以上。2012年4月和2014年10月,两类环境激素的污染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在人口活动比较密集的地方环境激素的浓度相对较高。此外,利用RQ对洱海水体两类环境激素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洱海水体中E1和EE2是最具有潜在风险的两类物质,应该被优先控制。(2)在8条环洱海河流中,总烷基酚的浓度范围为47.7~214.93 ng/L,平均值为105.35ng/L。总雌激素的浓度范围为9.12-101.93 ng/L,平均值为43.56 ng/L。三种雄激素加孕激素总浓度值在各点位的范围为9.89~60.98 ng/L,平均值为38.19 ng/L。其中烷基酚的检出率高于类固醇类激素。与其他地区河流相比,其浓度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与水体中的组分特征基本一致,环洱海河流中,BPA、E1和DIHYDRO分别是最主要的烷基酚、雌激素和雄激素。2012年和2014年河流中两类环境激素的浓度波动不大,除BPA外,其余大多数环境激素浓度均在2014年10月(丰水期)有所下降。西闸河和万花溪中两类环境激素的污染较为严重,此外,洱海北岸河流中类固醇激素的浓度相对较高。(3)大理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总烷基酚的浓度为330.16 ng/L,总雌激素的浓度为141.91 ng/L。DIHYDRO、AND、TEST和PROG在进水中的浓度为60.88 ng/L、26.65 ng/L、10.13 ng/L和6.08 ng/L。可见进水中BPA、E1和DIHYDRO的浓度相对较高,烷基酚的浓度明显高于类固醇激素。但与其他一些污水处理厂相比,两类环境激素在大理市污水厂进水中的浓度相对偏低。大理市污水厂对两类环境激素的去除率总体可达57%以上,4-CP、EE2、 TEST和PROG在出水中未检出,去除率可达100%。尽管它们在出水中的浓度有所削减,但是仍有一定含量的环境激素存在于出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