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作为国家整体扶贫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已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各高校也已基本达成“精准资助”共识,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新资助体系,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然而在如何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课题上仍没有科学、合理的精准机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认定工作已成为困扰各大高校精准资助的首要难题。面对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新要求,各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瞄准对象、精准制导,从而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 本论文的研究数据建立在S学院的调研基础上,本次调研收集了近4年S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基础数据,本论文以S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基本情况介绍为切入口,通过对“第一手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S学院经济困难生认定时的三大特点:1.A类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与B类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比重差距拉大;2.学杂费的额度与家庭经济困难生名额分配不存在正相关联系;3.“绿色通道”成为新生家庭经济经济困难认定有效参考载体。同时,本文又对2012级-2015级的532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分析目前S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一、认定标准模糊,信息认定操作相对较弱。其中包括贫困标准可操作性差、贫困划分设置不合理、贫困标准停滞不前;二、多方主体参与,信息本身准确性难以保证。包括贫困证明材料真假难辨、民主评议主体参差不齐、专业资助队伍变动频繁;三、认定方式局限,信息处理科学性有待提升。其中包括动态资助管理运行不畅、认定后续保障投入不够。面对存在的困境,S学院在精准认定工作上进行探索突破,目前已形成两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为班级民主评议量化制和爱衣小屋锻炼体验,民主评议量化指标,让班级同学享有话语权,爱衣小屋以工代赈,反作用于精准认定。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前期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试图建立基于学生自主评价基础上的量化精准分层分类认定体系。可能的创新与突破的内容主要有:一、建立定性定量的分层分类测评方式。初步设计出S学院可操作的经济困难情况指标体系,大大减少主观判断的失误,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重新调整了经济困难等级分类模式,新增加“家庭经济边缘困难学生”第三类别;其次,单列突发经济困难学生,设置突发应急补助预案。另外,按需分层进行“无偿”和“有偿”的资助分配,并简化A类特困生认定手续,减轻特困生的认定成本和负担。二、基于学生自主评价的月消费民主评议。本文大胆提出把家庭经济困难指标体系的评判全部交由评议小组组长,学生只参与以月消费为主的学生在校综合表现评议,改变以往学生在班级民主评议认定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这样既尊重了申请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又增强了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