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姆》是吉卜林1901年出版的作品。该小说以一位印度出生的爱尔兰孤儿和一位来自西藏的喇嘛相伴出发分别找寻自己出身和济世河为主线,侧面烘托出一个奇特的东方世界。本文通过对传统西方文学中的东方形象与《基姆》中的东方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姆》在东方形象刻画上有着继承与颠覆,旨在探究其产生原因。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作家吉卜林及其作品。第二章探究当前对吉卜林《基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运用的理论。第三章分析作品在东方环境刻画上的继承与颠覆。从自然环境的层面上讲,通过文本中的“乌托邦形象”分析室外自然风光和室内自然装饰体现小说对以往东方多样化自然环境的继承。此外小说为东方自然环境注入了强烈情感,颠覆了传统对东方自然环境的过度渲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人文气息的生存环境。从社会环境的层面上讲,通过萨义德的“空间”概念,分析殖民化的印度同英国政府及当地居民的权力关系,体现小说对以往殖民化东方社会的继承。同时小说颠覆了殖民化的东方社会。与以往殖民化东方描述相反,小说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展现出一个冉冉升起的东方。第四章通过东方学及形象学对他者化形象的描述,分析作品在东方人物上的继承与颠覆,即以马哈布和巴布为代表的东方下属,东方喇嘛和以哈尼法和山姆里格之花为代表的东方女性。以巴布为代表的东方下属包含了对以往东方下属形象唯唯诺诺,机械顺从的继承,而马哈布则展现出多才多艺且通晓人情世故的东方下属形象。东方喇嘛形象继承以往宗教化的圣者形象,文本也表现出世俗化的喇嘛形象。而以哈尼法为代表的东方女性继承以往为塑造西方牺牲自我的东方女性形象,以山姆里格之花为代表的东方女性展现出一个敢于树立东方女性地位的东方女性形象。第五章为结语部分,通过对全文观点的总结梳理,使吉卜林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突出表现吉卜林对大英帝国注入期望的同时,也不忘对东方印度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