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基于ReHo、ALFF和fALFF的静息态fMRI技术发现正常人及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冰水刺激诱导后脑内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BOLD信号变化,探讨静息态fMRI技术对前庭功能皮层定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评价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中枢功能的异常改变。对象与方法:选取正常人2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2例,采集基本信息和临床病史,所有患者行冷热试验前庭功能检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庭刺激(受试者左、右侧外耳道分别在10s内注入10ml 0℃冰水,左右两侧间隔15min),同时采用平面回波序列和32通道头线圈采集受试者的BOLD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数据。后期采用Matlab 7.1及SPM8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REST 1.4软件计算获得ReHo、ALFF和fALFF图像。对于正常对照组,采用SPM8统计模块对静息态与注水刺激后的标准化ReHo、ALFF和fALFF参数图进行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的配对t检验的组分析,确定冰水前庭刺激后正常对照组中相关脑区的活动情况;对正常对照组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组,进行两组间差异的两样本t检验的组分析,确定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异常功能脑区。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在冰水前庭刺激后的ReHo、ALFF和fALFF图像均出现多个脑区激活增加或减低,其中3个参数值增加即激活的脑区主要位于岛叶皮层、颞上回、海马、海马旁回、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半球等,减低即负激活脑区主要位于枕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颞横回、顶下小叶、楔前叶、中央后回等;②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活动增高的脑区主要包括:脑干、颞上回、颞中回、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中央后回、边缘叶等;活动减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小脑半球、枕中回、颞下回、颞上回、岛叶、基底节区、丘脑、额叶皮层、楔前叶、前扣带回等。结论:①本研究采用0℃冰水进行前庭刺激诱发前庭性眩晕,进行基于ReHo、ALFF、fALFF三种参数图的静息态脑fMRI成像,证实人类存在一个广泛的前庭信息处理皮层及皮层下网络系统,包括岛叶皮层、颞上回、海马、海马旁回、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半球等,三种参数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备定位前庭功能区的能力。②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前庭功能相关脑区存在异常改变,静息态fMRI方法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的前庭中枢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将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fMRI结合起来应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及前庭相关疾病的诊断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