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中国经济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以劳动力、环境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生产,使得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出口贸易迅速扩张,推动中国经济持续30年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对外能源依存度过高。这些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意味着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都将发生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规模粗放型向效率集约型转变,工业对外贸易发展动力将从扩能增“量”为主向效率提“质”为主转变。基于以上分析和背景,本文研究聚焦于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GTFP)评价。全要素生产率(TFP)~1是基于技术进步基础上提出的生产效率评价指标,是指总产出与全部投入生产要素之比,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水平。全要素包括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生产要素:有形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个基本的生产要素;无形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管理和技术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指全要素生产产出增长率超出有形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指标,是探究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即分析各种生产要素增长、技术进步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提高型增长,从而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GTFP)是指一种考虑环境成本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能源投入和碳排放是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中反映环境成本最常用的指标,因为几乎所有的生产都离不开能源的使用,而能源的使用又必然伴随着碳的排放。提高出口产品的GTFP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考虑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出口产品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尽管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生产效率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的评价模型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考虑产业关联关系;(2)没能将环境效率评价和出口产品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3)没能将总效率(E)评价和各生产要素效率评价纳入同一个模型;(4)没有将研究细化到分行业分省域层面。首先,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需要考虑产业关联关系。众所周知,一个经济系统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需要消耗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出,该产业部门的产出也会作为投入品被其他产业部门所消耗。一个国家在进行出口品的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中间产品和服务,一国(区域)某产业部门的出口产品生产效率不仅与本产业部门的产品生产效率相关,还与其上游产品的生产效率相关。在对中国工业分行业GTFP进行评价时,如果能将产业的关联关系纳入评价模型,将提高效率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其次,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GTFP评价需要将环境效率评价和出口产品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现有的研究要么侧重单个产业生产效率评价,要么侧重一国(区域)环境效率评价,缺乏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研究。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行业或企业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最小化或产出最大化。按照这一定义,在衡量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生产效率时,从产业关联的视角看,就是比较单位出口产品的生产所耗费的各种主要生产要素的总投入量(完全消耗量)。总投入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行业产品生产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投入(直接消耗),二是为了生产中间投入产品而消耗的生产要素投入(间接消耗)。现有的研究在对出口产品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时,只是简单沿用了国内单个行业的生产效率评价方法,即只比较单位行业产品生产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消耗量,没有考虑中间投入产品的生产对生产要素的间接消耗量。在将这种基于本行业直接消耗数据基础上计算的行业生产效率评价方法简单应用于出口产品生产效率评价时,就存在不合理性。在对中国工业出口产品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时,如果能将所有的生产投入、产出要素都能用完全消耗量替代直接消耗量,效率评价结果将更加合理。第三,现有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GTFP评价模型没能将总效率(E)评价和各生产要素效率评价纳入同一个模型。研究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其效率,如果能将总效率(E)评价和各生产要素效率评价纳入同一个模型,不仅能知道哪个行业的效率低,而且可以知道哪些生产投入、产出要素(资本效率(Ek)、劳动力效率(El)、能源效率(Ee)、碳排放效率)的效率低,进而明确导致该行业效率低的具体来源,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最后,现有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GTFP评价模型研究没有细化到分行业分省域层面。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既存在行业上的差别,也存在地区的差异。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单一行业或地区的GTFP评价上,缺乏深入到分行业分地区的研究。如果能将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评价研究深入到分行业分地区层面,不仅可以知道哪些行业GTFP偏低,而且可以知道哪些地区的GTFP偏低,从而为地区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视角提出了修正的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评价模型。然后,应用本文提出的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GTFP)评价模型从多个层面分析了2008年、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总效率、资本效率、劳动力效率、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接着,分析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GTFP和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产品市场份额(间接反映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指标)间的关系,以检验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运用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不考虑产业关联关系生产要素直接消耗量转变为考虑产业关联关系的完全消耗量。产业关联理论又称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产业关联关系的主要工具是里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表,借助投入产出表可以将行业的生产要素的直接消耗量转变为完全消耗量。完全消耗量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产品所耗费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等于行业直接消耗量与中间产品生产引致的间接消耗量之和。其次,运用非径向数据包络(SEM-DEA)模型修正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评价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一种评价具有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线性规划方法。DEA的显著特点是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不需要做任何权重假设,因此,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正是由于DEA具有的这种独特优势,使其迅速成为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的主流方法。DEA分为两大类:径向DEA模型和非径向DEA模型(SBM-DEA模型)。径向DEA模型要求投入产出要素同比例调整,该方法无法识别某一具体投入、产出要素导致的无效率信息。非径向DEA模型不仅可以比较系统效率,而且可以识别某一具体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为了克服径向DEA评价方法的缺陷,本文在假设污染物满足弱处理性的前提下,基于F?re and Grosskopf(2004年)的方法提出一个修正的非径向DEA模型来评估中国工业出口产品GTFP。本文研究模型中生产投入要素选择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变量选择行业生产总值(GDP)和二氧化碳碳排放量(2CO)。该模型可以计算中国工业分行业出口产品生产系统的总效率-资本效率-劳动力效率-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第三,将本文提出的修正的SBM-DEA模型应用于评价中国工业分行业出口产品GTFP。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中国工业分行业效率评价(全国不同行业比较)、中国工业各行业分省域效率评价(一个具体行业的不同省域比较)。中国工业分行业效率评价中的决策单元是全国工业不同行业,评价结果可以识别中国工业哪些行业的出口产品GTFP高。中国工业各行业分省域效率评价(具体一个行业的不同省域比较)中的决策单元是同一工业行业的不同省域,评价结果可以识别该行业哪些省域的出口产品GTFP高。第四,本文接着研究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产品GTFP和行业出口市场份额的关系。按照新新贸易理论的观点,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高。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做出两个假设:假设一是不同行业出口依存度与行业GTFP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二是同一行业不同省域的出口市场份额与其GTFP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两个假设均通过检验。正相关关系成立。本文共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指出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分析的重要性,然后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没有考虑产业关联关系、没能将环境效率评价和出口产品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没能将总效率(E)评价和各生产要素效率评价纳入同一个模型、没有将研究细化到分行业分省域层面。最后,本章详细说明了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目的是为本文研究做出理论和方法准备,主要回顾了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研究、产业关联理论研究等相关理论。第三章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主要包括非竞争性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和修正的SBM-DEA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行业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依存关系的经济计量方法,是分析产业关联关系最常用的工具。非径向DEA方法能计算决策单元的总效率(E)以及各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能够比径向DEA提供更全面的效率评价决策信息。第四章到第六章是论文的实证部分。第四章从中国工业行业的层面研究不同行业出口产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总效率(E)可以合理地被各个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所解释。第五章从中国工业15个典型行业层面上研究各省域的出口产品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行业中,各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对总效率(E)的影响是不同的。第六章分析中国工业分行业出口产品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和出口强度的关系。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产品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和出口强度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给定工业行业中,生产效率越高的地区出口份额越高。第七章是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五个:首先,中国工业行业总效率可以被生产投入、产出要素效率合理地解释。行业总效率(E)有效的前提条件是行业投入、产出要素效率都是有效的,各行业投入、产出要素效率无效是导致行业总效率(E)无效的根源。其次,中国工业典型行业不同省域的总效率与其行业的投入、产出要素效率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三,中国工业行业GTFP与其出口市场份额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会随着行业出口市场份额的增大而增强,当行业出口市场份额大到一定程度时,GTFP对其出口市场份额的正向影响会急剧增加。第四,2008年中国工业行业GTFP与行业出口市场份额存在正相关关系不成立,说明2008年中国工业行业出口贸易是基于资源过度投入型,不是基于效率提高型。第五,与2008年相比,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总效率(E)和碳排放效率有所下降,资本效率(Ek)、劳动力效率(El)、能源效率(Ee)有明显提高,导致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总效率(E)和碳排放效率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出口产品结构的恶化。本文主要创新点有三个:1、基于产业关联角度和污染物的弱处理性1,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和非径向DEA方法,改进并构建了出口产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包括了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也包括了能源、污染物等要素,并且剔除了出口产品生产所利用的进口中间品的投入消耗,从而可以在完全消耗量意义上对中国出口产品生产效率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相比常见的根据行业直接消耗量的评价方法而言,评价结果将更加合理。2、与环境效率评价的主流方法径向DEA模型相比,本文选择的非径向DEA模型对环境效率的甄别能力更强,提供的决策信息更多。利用非径向DEA模型不仅可以评价系统决策单元的总效率(E),还能评价各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进而可以知道导致决策单元无效率的具体来源。3、利用本文所改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模型,全面分析评价了中国工业各行业出口产品生产效率。具体而言,一是分行业检验了出口产品生产效率,亦即比较了出口产品生产效率在行业上的差异;二是对同一行业分省域检验了出口产品生产效率,亦即比较了不同行业出口产品生产效率在空间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