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ACL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6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通过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重建ACL,在股骨隧道侧注射1ml生理盐水)33例,B组(采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重建ACL,在股骨隧道侧注射1mlPRP)31例。两组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相同。术后1、3、6、12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指导功能锻炼。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6±1.7个月。经随访发现,A组IKDC评分从术前的26.1±6.0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0.1±5.4(p=0.000);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42.3±6.9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1.9±3.9(p=0.000);VAS评分从术前的4.7±1.5降到术后12个月的1.1±1.3(p=0.000)。B组IKDC评分从术前的28.3±6.3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1.7±5.2(p=0.0000);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44.6±5.5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2.5±3.6(p=0.0000);VAS评分从术前的5.1±1.6降到术后12个月的1.2±1.2(p=0.0000)。AB两组间的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2月的CT显示,A组股骨隧道直径由术前7.2±0.05 mm的扩大到术后的9.4±0.09mm,B组则由术前的7.1±0.06mm扩大到术后的8.55±0.14mm。B组骨隧道的扩大率明显低于A组(19.4±18.0%vs29.7±13.2%,p=.005)。术后1年的MRI显示,A 组移植韧带有 9.1%(3/33)为 Ⅰ 型,54.5%(18/33)为 Ⅱ 型,36.4%(12/33)为 Ⅲ型;B 组移植韧带有 48.4%(15/31)为 Ⅰ 型,38.7%(12/31)为 Ⅱ型,12.9%(4/31)为Ⅲ型。B组Ⅰ型移植韧带显著多于A组(p=0.0005),Ⅲ型显著低于A组(p=0.03)。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PRP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可避免前交叉韧带骨隧道扩大,临床短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