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6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用来取代旧的信息素养标准的正式文件,其新颖的结构和理念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被很多国家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框架》的支撑性理论是“阈概念”和“元素养”,将传统信息素养的定义加以扩充,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引入了“元认知”等教育学领域的概念,其先进理念值得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去借鉴。长久以来,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都是由高校图书馆负责。在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取得了较多优秀成果。相比之下,国内的信息素养相关官方指导性文件不足,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还需加强,教学实践方面整体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本文结合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背景,介绍了《框架》的两大基础理论——“阈概念”和“元素养”,对《框架》的整体结构和六大阈概念进行解析,总结出基于《框架》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即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该具有的七种特质。接着通过一对一采访10所“985工程”学校的学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形式、内容、优点和不足,总结出我国高校现阶段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侧重技能培训,而非思维习惯的培养;教育过程缺乏连续性;不重视社交网络的影响;缺少与其他组织的合作。然后筛选了四个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优秀教育案例——新生馆员、元素养慕课、嵌入式元素养教学、元素养徽章系统,并分析了它们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的优点。最后根据《框架》相关概念和培养目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优秀案例,按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进度顺序,总结出建立新生馆员配对制度、改善通识课程设计、推广嵌入式教学和开发评估系统,共四项渐进式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ACRL《框架》进行解析,采访调查了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优秀案例,探讨了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正在推进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