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汀笔下的坏男人可分为三种身份特征:贵族、乡绅;军人;牧师。对于贵族乡绅,奥斯汀揭露了他们的骄奢淫逸,而奥斯汀在作品中塑造的劳苦大众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奥斯汀从时代的角度对坏男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对于牧师,奥斯汀从宗教信仰、人格信仰、爱情信仰三个维度进行了有力的道德说教,这与基督教核心价值观——“爱与正义”背道而驰。对于军人,在奥斯汀的作品中,上至海军上将,中至陆军上尉,下至普通士兵,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着同样的事——谈情说爱。奥斯汀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批判了他们的唯利是图、嫌贫爱富、责任意识淡薄。奥斯汀笔下的坏男人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他们反映了女性的屈从地位,这是个人、家庭以及时代的合力造成的屈从。作为一个终身未婚的女性作家,奥斯汀对于婚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女性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使得女性在各类事务上具有绝对的威信和发言权,在经济上不依附男性而生存,才使得女性对于婚姻和名誉有自己的选择权和辩护权。同时,男性的外表容易使女性产生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使得女性盲目的相信并亲睐于男人,使得他们与外表无关的内在品质获得更好的评价。奥斯汀以他们为镜子,折射出了作者的家庭教育观,它们是婚恋观、人格观、亲情观的合体,奥斯汀认为,缺位的家庭教育、世袭的财富、虚荣浮躁的社会风气是推动坏男人产生的症结所在。从他们身上,可以揭示出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这是文艺复兴后,利己主义浸染的恶果、是工业革命大潮下,人性被荼毒的恶果、是自爱心与自恨心焦灼的恶果。因为满足个人需求的任何残忍和冲动在那个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财富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助长了个人私欲的膨胀。同时,奥斯汀笔下坏男人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奥斯汀运用喜剧性反讽技巧、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高度真实的揭露了那个时代的诸多弊端。结尾处,本文以坏男人这一特殊形象为契机,简要探讨了当今社会对于“坏男人”的定义,及现代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