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骨科医生常见的疾病,保守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同时还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后果较为严重。人工膝关节假体出现于19世纪初,最早为关节切除成形术,20世纪中叶才逐渐出现现代膝关节雏形。而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04年提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40%-84%,因此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也是近几十年研究的重点。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颁布了关于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的第9版指南[1]。但因OA与RA的病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发病年龄不同,对于二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的高低目前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分析不同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于临床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应用同种抗凝药来比较两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对不同疾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实验条件的68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53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58.09岁;所有患者应用的假体均为全髁型、骨水泥固定型膝关节假体。该试验为前瞻性临床试验。符合入选标准的拟于择期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从手术后第1天(手术当天)至第14天每天一次口服利伐沙班10mg,术后均定期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二者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若有明显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则继续给予口服抗凝药。对比二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高低及同种口服抗凝药对两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术后2周内OA组与RA组发生DVT患者共18例,其中OA组15例(25.0%),RA组3例(37.5%),均为单纯远端无症状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均为不完全填充型。所有DVT患者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高限500ug/l。继续给予同种口服抗凝药,并定期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及D-二聚体3个月。结论:OA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高于RA患者。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RA患者病例数较少,数据统计分析可能会有偏差,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下一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