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OCT和OCTA)对结膜良性增生性疾病进行成像,探讨结膜良性增生性疾病组织的OCT成像结构特征与血流密度特征。方法:利用Optovue OCTA的前节模块(CAM comeal adapter module)的线性扫描模式,对25例(30只眼)睑裂斑、翼状胬肉和正常眼的鼻侧和颞侧球结膜进行扫描成像,分层测量水平径距离睫状突0.0mm,0.5mm,1.0mm,1.5mm,2.0mm及2.5mm六个位点球结膜上皮及结膜固有层组织的厚度。应用血流模式对28例(30只眼)进行鼻侧颞侧3点和9点位置的结膜3mm×3mm的扫描记录血流密度,并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如正常结膜,翼状胬肉,睑裂斑的各层厚度,三组的血流密度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各位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同时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同组内鼻侧颞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平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在结膜OCT扫描部分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04±10.01岁,正常组、睑裂斑组、翼状胬肉组各入10只眼。在OCTA扫描部分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患者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82±9.31岁,正常组、睑裂斑组、翼状胬肉组各纳入10只眼。其中正常组排除干眼症以及明显的眼部炎症,手术历史,1周内戴角膜镜和滴眼药水的患者。睑裂斑组和翼状胬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干眼相关指标等资料的基线水平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膜OCT扫描成像结果,与正常眼组与睑裂斑组相比,翼状胬肉组在0.5mm处结膜上皮层明显增厚(p<0.05),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鼻侧2.5mm范围内,与正常眼相比,翼状胬肉组和睑裂斑组的固有层均增厚(p<0.05),尤其翼状胬肉的组织增厚明显(p<0.05)。正常组,睑裂斑组,翼状胬肉组,三组眼组内的鼻颞侧对比:正常结膜上皮鼻颞侧无明显差异,正常结膜固有层,颞侧较鼻侧厚,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睑裂斑上皮鼻颞侧无明显差异,睑裂斑固有层在0.5和1.0两位点,颞侧较鼻侧厚(p值均<0.05);翼状胬肉的上皮,鼻侧有两位点0.5和1.5较颞侧厚(p值均<0.05),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鼻侧较颞侧厚(P值均<0.05)。三组对象的眼表,在角巩膜缘3mm×3mm范围内的血流OCTA成像结果,①正常眼、睑裂斑眼、翼状胬肉眼的鼻颞侧组内比较:正常眼的鼻侧颞侧结膜血流密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0.1781)睑裂斑眼的鼻侧颞侧结膜血流密度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值0.9122)。翼状胬肉眼的鼻侧结膜血流密度大于颞侧,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0.0001)。②正常眼、睑裂斑眼、翼状胬肉眼的鼻侧组间比较:正常眼与睑裂斑的鼻侧结膜血流密度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9845)。睑裂斑眼与翼状胬肉眼的鼻侧结膜血流密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值<0.0001)。正常眼比翼状胬肉眼的鼻侧结膜血流密度低,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0.0001)。③正常眼、睑裂斑眼、翼状胬肉眼的颞侧组间比较:正常眼与睑裂斑的颞侧结膜血流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值0.2537)。睑裂斑眼与翼状胬肉眼的颞侧结膜血流密度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值0.2000)。正常眼与翼状胬肉眼的颞侧结膜血流密度无差异(p值0.9608)。结论:OCT和OCTA成像技术可清晰成像结膜良性增生性疾病眼的结膜组织结构和血管,可计算血流密度,且重复性和可靠性良好。翼状胬肉与睑裂斑的全层厚度均比正常厚。翼状胬肉的血流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和睑裂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