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根本宗旨与目标。生命观念居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是形成其它素养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结构与功能观作为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观念共同支撑生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生物学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因此,本研究以培养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为目标,对必修一的部分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及实践,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培养结构与功能观的单元教学参考,丰富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论研究,丰富单元教学在理科类学科的实践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结构与功能观、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及内涵。接着,从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单元教学的认知与实践两个层面设计教师问卷,利用问卷星等工具进行线上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分析调查结果以为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思路,同时,从结构观、功能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个维度入手,通过选择相关素材、设计评分细则进行学生问卷设计。然后,通过分析单元教学相关研究成果,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流程,即分析教学要素、确定单元和课时学习目标、基于问题链绘制单元设计蓝图、基于问题链进行课时设计、制定评价方案等步骤。同时,以“观念——概念——事实”为基本思路,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梳理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前三个单元相关知识,明确结构与功能观在具体概念、事实中的体现,为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接着,以《细胞的结构》单元为例,运用本研究提出的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展示教学设计过程。最后,进行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单元教学实践,以必修一前三个章节为实践内容,以西昌市第一中学高一4班为实验班实施单元教学,以同层次的高一10班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从整体情况及结构观、功能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对两个班的前后测问卷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SPSS对比分析两个班在两次单元检测中的成绩变化。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主要得出的研究结论有:1.分析教师问卷的结果,发现高中生物学教师普遍认同培养结构与功能观、进行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单元教学、结构与功能观的相关内涵的了解并不全面,且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因教学时间不足、参考案例较少等原因无法很好开展单元教学的问题。2.分析学生问卷的前测结果,发现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一定的结构与功能观,但是对这一观念的认识并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培养与发展。3.分析学生问卷的前后测分数,发现实验班的后测问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且两个班级的后测问卷分数均值都高于前测问卷分数,说明在进行相关单元的学习之后,两个班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的认识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班的提升效果整体高于对照班;通过比较两个班级在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等,可以发现,在结构与功能观的三个维度中,通过单元教学培养功能观的效果略低于其它两个维度的培养效果。4.利用SPSS对两个班的两次单元检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个班级的第一次单元检测成绩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第二次单元检测中,实验班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说明单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说明生命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