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胸背部肌筋膜炎又称胸背部疼痛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胸背部疼痛病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背局部肌肉弥漫性钝痛、酸胀、触之僵硬,以两肩胛间为著。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电子化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子化办公系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手机党”、“电脑族”、“低头族”随处可见,其中以年青人为主体。由于人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胸背部肌肉紧绷,局部软组织粘连,久之局部无菌性炎症甚至刺激组织形成条索状结节,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虽然该病不会危及生命,但疼痛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中医药治疗肌筋膜炎的手段多样,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遇到了大量胸背部肌筋膜炎的患者,经观察发现:内热针可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督脉灸火力温和,其渗透力强,能有效深入病灶,达到温经补气、祛湿除寒的功效。两种疗法联合使用,对胸背部肌筋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的 本课题探讨内热针联合督脉灸治疗胸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该法提供一定参考,并为胸背部肌筋膜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十堰太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胸背部肌筋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名患者。其中以内热针联合督脉灸为治疗组,以单独采用内热针及单独采用督脉灸为两个对照组,每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有效率、《中医药新临床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软组织损伤症状评分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督脉灸组、内热针组、治疗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PRI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PRI显著低于内热针组(p<0.01),治疗组与督脉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视觉模拟定级(VAS)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VAS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VAS明显低于内热针组与督脉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现有疼痛强度(PPI)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PPI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PPI明显低于内热针组(p<0.05);与督脉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内热针组(66.7%)与督脉灸组(50%),差异均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过3次治疗,内热针结合督脉灸治疗胸背部肌筋膜炎,较单独使用内热针法或督脉灸法更有效,且试验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内热针与督脉灸结合发挥了“温通”的功效,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可以有效的改善软组织损伤情况,说明内热针结合督脉灸能够简单有效的治疗胸背肌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