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巴庙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面积为 2004Km~2,天然气资源量共 6716.08 亿方。太原组是塔巴庙区块重要的含气层位之一,但太原组的沉积环境和太二段的储层沉积微相展布是近年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塔巴庙区块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对该区块太原组沉积相分布规律的认识、太二段砂体的微相类型与空间展布规律以及如何对太原组储层做出符合地质实际的分类评价已成为落实其地质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分析与研究塔巴庙区块太原组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合理地评价其储层质量,以便准确地预测其有利区带,本论文确定了以下技术路线:在了解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情况下,利用岩心、与测井资料,采用岩相分析、层序地层学、沉积体系等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三级层序(太一段与太二段)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采用由点(井)→线(剖面)→面(平面)→域(空间)的研究思路,以层序划分为基础,以沉积微相研究为主线,以储层评价与预测为目的,采用新理论与新技术开展系统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沉积相空间展布规律的研究,对太原组储层作出符合地质实际的分类评价,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并预测有利储集砂体和区带。 本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进行了分析,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将太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1、S2 和 S3;对太原组 11 口取心井约 400 米进行了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研究,认为太原组为滨岸与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出 8 种亚相和 16 种微相;并结合沉积特征参数分布,制作了太原组各旋回的沉积相分布图,得出了太原组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依据物性与生产数据的分析,确定有效储层的下限为:ф>6%、K>0.15md,进而在单井上识别出有效储层,应用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来分析储层层内平面非均质性,并结合各井生产的无阻流量参数分析,认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与障壁砂坝具较强的产气能力,潮汐水道产气能力较差。利用灰色理论的原理选取1个主因子与7个子因子对太原组储层进行分类打分,并对其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太二段 S2 旋回主 S3 旋回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该区太原组天然气的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