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泰语教育类名词(含名词性词组)为研究对象,349个汉语教育类名词对应403个泰语词,为本文主要资料。本文理论依据是概念场(域)理论和比较理论,基本思路是把教育类名词这一概念场分为若干概念域及其词汇域,逐一比较材料中汉泰语教育类名词两个词汇域里各名词及名词性词组的结构成分及构词词性、配置关系等平面结构,理清汉泰语教育类复合名词的语义组合模式及汉泰语教育类名词的多种语义关系,从而分析总结汉泰语教育类名词的异同及其成因,指出当前教育领域泰国汉语教学、对华泰语教学以及汉泰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
本文分六章:第1章绪论,分四小节介绍本论文总体概况。第2章相关基础知识,分为五个小节。第3、4章为论文重点,分别从形式(结构)和内容(语义)两大方面分析比较汉泰语教育类名词,各章再分若干节讨论上述两方面的具体表现,每节均先分别介绍两种语言的某个平面概况和特点,再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归纳两种语言在该平面呈现的异同点。第3章汉泰语教育类名词结构分析比较,分四个小节,分别从结构成分的数量、结构成分的词性、合成名词和词组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简称与缩写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4章汉泰语教育类名词语义分析比较,分别从合成名词及名词性词组的语义组合模式、汉泰语教育类名词一对一语义关系、汉泰语教育类名词非一对一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第5章汉泰语教育类名词的异同及成因分析,分两个小节。第6章汉泰语教育类名词教学和翻译浅议,分四个小节提出教育类名词教学、翻译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编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
通过研究,本文强调:作为同一概念域上的两个词汇场,汉语和泰语教育类名词主要由二至四个语素构成,语素和词语这两级构词成分都以名词性成分为主,通常以名词性语素、名词之间相互组合重叠的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和词组,其内部的配置关系也都以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为主。然而,在“教育”这一主题概念下,汉泰语教育类名词两个词汇场也存在迥然不同的特征。最明显的莫过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表达方式。汉语一般是修饰词前置,而泰语里的修饰成分,无论动词还是名词抑或形容词,大都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后。汉泰语简称(缩写)也存在很多差异。汉泰语教育类合成名词和词组的意义组合所具有的两种类型中,汉语、泰语都以第一种相加组合型(A+B=AB式)为主要模式,汉泰语教育类名词两个语义场存在的四种关系中,汉语词和泰语词可以进行等值翻译,具有一对一关系的占75.36%。然而,从语义方面来分析比较汉泰语教育类名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对语义组合模式和语义关系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把比较工作落实到每个词语的层面,才能掌握汉语词和泰语词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