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数字化曲面体层片(PR)和锥形束CT(CBCT)评估下颌骨内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位置、清晰度及长度等解剖特征,分析其与性别、左右、年龄及牙缺失状态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实际适用情况,以期为在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5月29日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同时行PR及CB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共计231例。入选标准为:18岁以上成年人;同时具有PR及CBCT影像检查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3名,女性患者118名,平均年龄为40.97岁(18~85岁),同时按18~44、45~59、60~74、75~89岁进行年龄分组;其中90名部分牙列缺失患者和8名无牙颌患者。通过PR和CBCT观察分析下颌双侧颏孔前区,对颏神经襻的检出率、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向位置及其清晰度(按0、1、2、3进行评分)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并记录颏神经襻的近远中向长度。所有分析均由一名具有丰富放射阅片经验的口腔医师进行,2周后从存在颏神经襻的病例按随机数表法抽取25%的样本重新测量颏神经襻近远中向长度,进行同一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对各项解剖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对颏神经襻各项解剖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1.研究纳入患者影像资料231例,共计462例样本。利用Kappa检验对同一观察者两次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PR、CBCT的Kappa值分别为0.418、0.660(P<0.05)。2.PR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65.15%(301/462),而CBCT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80.09%(370/46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神经襻检出率在性别、左右以及不同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组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颏神经襻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位置多位于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根方,PR、CBCT上分别占90.94%、86.72%,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在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颏神经襻清晰度评分标准,PR上完全可见(评分为3)的仅占6.97%(21/301),超过1/2可见(评分为2)的占51.83%,另有41.20%不到1/2可见(评分为1)。而CBCT上70.54%的颏神经襻完全可见,3.78%不到1/2可见,超过1/2可见的有25.6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颏神经襻的清晰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5.PR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78±1.04mm(0.98~7.32mm),其中95.68%(288/301)的样本长度≤5mm,>5mm的仅占4.32%;CBCT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98±1.24mm(1~7mm),其中96.49%(357/370)的样本长度为≤5mm,>5mm的仅占3.5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间比较颏神经襻的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牙缺失状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颏神经襻的检出、清晰度显示以及长度测量在CBCT的效率高于PR,而在相对于牙列近远中位置的评估中CBCT则未显优势。2.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每一个患者的术前影像评估都应是独立的,不能笼统地划定一个固定的安全范围;但在颏孔、颏神经襻均无法确定时,至少应保持颏孔近中5mm作为安全距离,可以避免大多数可能发生的神经损伤。3.因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解剖结构及其解剖变异的复杂性,建议将CBCT作为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