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此次论文设计中,笔者利用在韩机会,实地收集语料,考察了韩国仁济大学中文学部学生汉语口语的学习情况以及仁济大学中文学部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在研究对象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韩国仁济大学中文学部的四十名韩国学生以及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十名中国学生。为了保证本文的科学性以及被试的代表性,本测试的所有被试均为随机抽取。但是,十名中国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参照组,为了保证参照组的标准性,笔者选择了十名普通话水平均已达二级甲等水平的中国被试,所以,作为对照组的中国被试的口语水平已达到留学生所期望的口语标准,可以作为衡量韩国被试汉语口语水平的标准。在口语语料的收集方法方面,笔者采用“看图说话”作为语料收集的手段。为了保证图片科学性,在测试实施之前,笔者选取了五名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前测,前测的结果表明,五位测试者在汉语口语产出的准确性、复杂性以及流利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中韩五位被试在语言输出的信息点以及信息量方面均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该组图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研究方法方面,笔者首先利用电子设备收集可供研究的口语语料,然后将收集到的口语语料转写成文本的形式以待后续研究。口语语料转写结束以后,笔者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以及多种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口语语料进行标注和统计,从而获取可供研究的数据。数据收集结束以后,笔者运用spss22.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将分析的结果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观察不同被试组此次口语产出的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的各项言语特征的差异显著性程度。除此以外,在准确性的分析中,笔者还对被试的偏误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笔者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在韩期间的听课记录,从整体上说明了影响韩国学生口语产出的因素,并从教与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在内容方面,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过去研究情况的一个整体的概述以及对与本文相关理论和定义的阐述。第二章主要以实验设计和三个维度言语特征的测量方法为主要内容。这一章节首先详细介绍了此次被试的选择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多位语言学家关于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测量指标的观点,然后,根据本文的需要,笔者确定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测量指标以及测量方法。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第二语言口语发展过程中,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这三个维度各自内部的各项言语特征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流利性中,平均停顿长度、发音速度这两项言语特征发展较为缓慢,而其他几项言语特征的发展情况则相对较快。在准确性中,声调准确性和句法准确性发展速度最慢,而其他几项言语特征发展较快。而在复杂性中,各项言语特征均有显著发展。在第四章中,笔者结合第三章的研究情况,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不同被试组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这三个维度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第五章则分析了影响韩国仁济大学学生汉语口语产出的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的因素,包括课堂教学方面的因素、个体内部差异的因素以及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三者之间互相作用的影响等,针对这些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教学与学习建议。第六章是关于本篇论文研究结果的总结以及不足之处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