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及周边地区是研究中国史前社会与早期文明进程的中心区域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丰富的地下遗存,并建立了较完备的史前文化体系,为建构我国早期文明进程多元一体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例证。河套及周边地区的史前社会与早期文明进程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距今约8000~6700年间,属于老官台文化阶段。原始农业畜牧业已经出现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渔猎经济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原始的手工业技术已经产生,但制作技术较为粗糙,单一。其社会组织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并出现了偶婚制家族的萌芽。原始的宗教意识已经产生。距今约6700~6200年间,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阶段。农作物种类,粮食产量都有所增加,犁耕农业开始萌芽;蓄养家畜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出现了慢轮修理口沿的陶器制作技术以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萌芽,简单的穿孔、抛光的石器制造技术,金属制造和玉器的切割技术开始出现。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偶婚制家族阶段,男女地位由平等甚至女性略高发展到男性地位开始逐渐居于女性之上的现象。本阶段图腾崇拜意识、特殊的“割体礼仪”、大型祭祀、早期萌芽状态的文字等的出现体现了宗教祭祀以及史前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距今约6200~5200年间,属于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经庙底沟类型到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早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手工业上慢轮修理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快轮修理小器物的技术。社会组织发展到家长制家庭公社阶段,距今5900~5500年间陇东地区出现了酋邦社会,公元前4000~公元前3500的关中地区出现了早期城址起源,距今5500左右出现专偶制家庭的起源,男性地位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对男性的崇拜现象。距今约5200~3900年间,属于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晚段到龙山时代文化晚期。此阶段农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大,小麦开始种植,快轮制陶和模制技术开始普及,铜器冶炼技术和玉器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丝纺织开始出现。社会组织已普遍进入了专偶制家庭阶段,阶级开始分化,男性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奴役和压迫女性,成熟文字开始出现,宗教文化进一步普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距今约5000~4300年出现了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石城群址,并出现了利用巫师阶层统治的初级酋邦社会。距今约4300~3900年的陕北石峁古城、山西陶寺古城阶级的萌芽、大型宫殿遗址、掌握公共权力的“警察”等特点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是河套及周边地区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为探索我国早期国家形成、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例证,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套及周边地区四个阶段演进状况的研究,与摩尔根、恩格斯提出史前社会四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基本一致,惟家长制家庭公社在河套及周边地区持续了近一千年的时间,持续时间较长,这与恩格斯认为的在农业社会出现后至文明时代开始前的绝大部分时段处于偶婚制家庭阶段,只在专偶制家庭出现前的短时段内是家长制家庭公社的观点不同。河套及周边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为检验、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起源理论提供一个典型的例证,在是我国文明进程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