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主要是食道静脉曲张及胃粘膜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查研究,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肝硬化病因、中医四诊、胃镜下表现如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是否合并溃疡等方面。其中中医证型分为六型,即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由专科医生填写调查表,中医证型由2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根据辨证标准最后核定,经过研究人员培训,修改调查问卷后,实施临床观察。统计方法:将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整理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的肝硬化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其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合检验,检验水平α=0.05。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180例,根据以上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溃疡的情况,并钳取3块胃粘膜组织进行活检,了解胃粘膜炎症程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如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的发生率以及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的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其中湿热蕴结型占所有病例51.1%;肝功能A级多表现为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及脾肾阳虚型,肝功能B级、C级患者多表现为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与前三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肝硬化患者胃粘膜以充血为主,而糜烂、出血征象均较少见,湿热蕴结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胃粘膜以糜烂、充血、水肿多见,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肝肾阴虚型及湿热蕴结型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多为轻度,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瘀血阻络型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多为重度,与其他各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轻度,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蕴结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中度,与其它各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重度,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的发生率在各中医证型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粘膜的炎症程度以中度及重度炎症者居多,轻度和中度炎症在各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者以湿热蕴结型及瘀血阻络型多见,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及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对于瘀血阻络型及湿热蕴结型的肝硬化患者,适当使用抑酸或保护胃粘膜药物,可能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