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目的研究局部中晚期乳腺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及弹性成像特点,为局部中晚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临床高度疑诊乳腺癌并经临床评价及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中晚期乳腺癌,建议行术前新辅助化疗(NAC,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患者36例(40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穿刺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总结分析乳腺癌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特点,进一步明确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常规超声表现:以不规则肿块型为主(32/40,80.0%,),大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晰(39/40,97.5%),内回声不均(38/40,95.0%),可见钙化(24/40,60.0%),其中含微小钙化20例(50.0%),微小及粗大钙化均存在4例(10.0%),有高回声晕(31/40,77.5%),纵横比小于等于1(34/40,85.0%),血流分级以3级为主(36/40,90.0%),肿瘤最大横径(TD,transverse diameter)平均值 3.86±1.79cm,最大前后径(APD,anteroposterior diameter)平均值 2.27±0.86cm,最大上下径(ULD,upper and lower diameter)平均值 3.26±1.49cm。2、超声造影表现:病灶造影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病灶均表现为高增强(40/40,100.0%),病灶内部增强不均匀(35/40,87.5%),部分具有低、等或无增强(11/40,27.5%),增强模式主要为快进慢出(39/40,97.5%),且存在太阳征(25/40,62.5%),平均到达时间(AT,arrive time)9.46±4.40s,平均达峰时间(TTP,time to peak)18.40±5.09s,平均峰值强度(PI,peak intensity)23.35±4.02 dB,平均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2048.00±457.00。3、弹性成像表现:目测平均病灶弹性成像评分为4.28±0.67分,病灶最大应变率值(E1)平均为4.88±0.54,同水平正常组织应变率值(E2)平均为0.96±0.15,E1/E2平均为5.23±1.05,病灶整体弹性成像应变率值平均为4.14±0.72。结论局部中晚期乳腺癌常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微小钙化常见,纵横比小于等于1,且以3级血流为主的低回声实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的不均匀高增强,常可见“太阳征”;弹性成像显示病灶质地较周围正常组织明显偏硬,且病灶内部硬度分布不均匀。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不仅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内部及周边血管分布情况,也能显示肿瘤内部坏死区域,并且对于常规超声难以显示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具有较大的诊断及评估优势,结合其相关特点,可以为乳腺癌诊断,尤其是局部中晚期乳腺癌诊断提供帮助。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NAC乳腺癌治疗患者,分别于化疗开始前、化疗一周期后、二周期后及治疗后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并于化疗前、化疗二周期后、治疗后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记录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MRI大小变化,并对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相关参数,最终与术后病理结果及疾病临床转归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行NAC治疗且完成治疗的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28例(28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6例(26个病灶),包括1例伴高级别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2个病灶);24例(24个病灶)行手术治疗,4例(4个病灶)在化疗过程中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治疗。2、根据术后病理评估,NAC治疗有效7例,无效21例,进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得出无效组年龄高于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NAC治疗后,常规超声APD测值均小于超声造影、MRI及术后病理的APD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在APD测量方面与MRI及病理大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MRI及术后病理的TD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NAC治疗前后常规超声的APD测值、APD测值变化率及面积变化率,超声造影病灶APD测值、面积变化率、周长变化率及PI值,弹性成像E1、E1变化率及E1/E2值,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常规超声评估疗效,一周期后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57.1%、89.3%;二周期后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71.4%、78.6%;治疗后评估的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4%、95.2%、82.1%。超声造影评估疗效,一周期后评估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0.9%、100%、71.4%;二周期后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76.2%、75.0%;治疗后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61.9%、71.4%。弹性成像评估疗效,弹性成像仅在治疗后具有评估效能,治疗后评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85.7%、85.7%。而一周期及二周期后弹性成像相关指标在有效与无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乳腺癌NAC大小评估,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与MRI及术后病理符合程度较高。2.常规超声的指标APD、APD变化率、面积变化率,超声造影的指标APD、PI、周长变化率、面积变化率及弹性成像的指标、E1、E1变化率、E1/E2均可用于乳腺癌NAC治疗的评估。常规超声的APD值及超声造影的PI值在一周期后、二周期后、治疗后对于评估NAC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乳腺癌NAC治疗早期评估(一周期后),各项评估方法均未见较好的诊断效能;二周期后评估,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且诊断效能优于一周期后评估;弹性成像仅可在治疗后具有评估价值,三者在NAC治疗后的评估效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