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汤显祖诗歌中所体现的“情”的内涵。“情”的主观色彩极浓,不同的人对“情”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其所理解的“情”也有不同的侧重。对汤显祖而言,他所理解的“情”在戏曲作品中表现为男女情爱,而在诗歌作品中则表现为对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的渴望和追求。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出汤显祖“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和“诗言志”的诗歌传统决定的。 明代中后期以来,人的合理欲求日益冲破理学和礼教的束缚,逐渐得到肯定、释放和张扬。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汤显祖的人性学说既与传统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坚持天命纯善与明心复性这一点上,汤显祖与宋儒几无二致。同时,他又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接受了“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肯定人出自天性的一切合理欲求,其中,既包括男女自然情欲,也包括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诗歌这种“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与“诗言志”的诗歌传统相结合,使汤显祖的诗歌创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与个人理想、价值观紧密结合,从而呈现出雅正、理性、冷静、深沉的特色。虽然汤显祖在诗歌创作中力主“情生诗歌”,认为情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而很少关于“言志”的论述,但通过分析他的诗歌作品便可发现,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恰恰是受理性节制的、与理相统一的“情”,符合“情理统一”的古典诗歌审美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情”在汤显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一、养亲齐家之衷。在汤显祖反映伦理亲情的诗歌创作中,既有对祖母、父母的拳拳之忱,也有对兄弟的棠棣之谊,对妻室的伤别之恨,还有对儿女的眷眷之思。这些诗歌所反映的多为日常小事和人之常情,却营造出一种和睦融洽、情义融融的家庭伦理温情,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封建家庭中的长子长孙,对于建立和维护家庭伦理规范的强烈责任感。 二、忠君忧国之思。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中晚期,朝政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整个明帝国的统治江河日下、日薄西山。在这种时局状态下的汤显祖一方面对君主保持发自心底的真诚敬意,另一方面又对国计民生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他在诗歌中随时表现自己对君主和皇室的无限忠诚,同时又对皇帝怠政、权相当道、矿税、特务统治、腐败的边市等种种弊端产生忧虑和愤懑之情,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则报以深切的关心和同情。 三、壮志难酬之悲。在儒家积极入世人生理想的感召下,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的汤显祖满怀出宦人仕、光宗耀祖的美好梦想。然而混乱的时局使他的希望成为泡影,怀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于是在诗u作中倾吐自己欲进不能的苦闷和既退不舍的惆怅。在朝为官时,山于年轻气盛,壮志难酬之憾尤为慷慨愤激,而被迫弃官归家后,这种怀才不遇之感山激切扬厉变得沉着感伤。 四、师友全交之谊。汤显祖的一生师友交往范围甚广,他的两千多首诗歌多是与师友之问的赠答唱和之作,所以他的相当一部分诗歌是为师友而作。其11I,仁对老师戴询时冲念,对少年知交帅机、饶杉、周宗镐的思念,对同僚丁此吕不幸遭遇的不平之叹,还有对达观、李赞等个性解放先锋的尊重与仰慕。 第一部分论述具有主‘惰特色的汤显祖诗歌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承前启后作川。 通过对汤显祖诗歌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汤显祖与复古派之间存在着千丝J]缕的联系。汤显祖对复古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侧lgu剽窃的不良诗风上,而在理论与创作方面则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是张扬惰感。复古派井非不重视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出于过分地注重摹拟,反而将情引向了误区。汤显祖同 请放在诗歌创作的首要位皆,人这 伺题上,他与复古派并无乖谬。二是重格调。学习古人格调,遵循r’I人认式是复.\掀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汤显祖虽没有关于格调的具体阐述,fH K创仆‘锄尖木身则体现了复古派所提侣的格调。三是关于学古。复古派力卞于,占,汤显州山并不排斥学古,而且对十六朝与唐代诗歌均有深厚的修为,只枯他的学占方法更为灵活而已。 人反对复;’i派泥.\拟古的“赝古”风气上,汤显祖与三袁的观点是一致的,【叫I4,他的理沦上张还深刻影响了三袁的“性灵”理论。这种影响又表现在 个八川1:·足尚良。汤显祖主张写作要说“真实语”,三袁也认为诗文应抒’5作家的久久仿感,I&是自然大性的流露。二是通变。汤显祖认为“吐纳性伙,泅极大F之变”,将“变”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三袁则提出文学的可贵之处就P:“变”,代袭旧制只会让文学僵化不前,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三是务奇。汤拈祖认为文学创作要有灵气J能入神,想要有灵气就要先做奇士。三哀问什]:卅。打胜帅沾自然,从心而出,不蹈袭前人而自出新奇。 总上,汤!;杆*以其诗歌中鲜明的}情特色,上承复古派高格朗调的美学心求,】叫.I公“么派独打忖灵的九…J,介十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