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畜牧用地不足、饲料供给长期偏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并且在冬春季节缺乏尤为严重,所以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饲用作物提高饲料供应量显得尤为重要。饲用油菜的研究在我国西北部开展较多,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相关研究甚少。通过饲用油菜资源筛选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研究为饲用油菜在重庆的利用开辟了先例。本文利用200份双低甘蓝型油菜以采食率、产量及营养价值为指标筛选出3份具有饲用推广价值的油菜材料,并对这3份材料在重庆冬闲田作进一步的栽培试验,研究了与产量相关的包括株高、叶龄数、有效叶片数、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茎叶比9个性状的发育动态;与植株饲用品质密切相关的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7个指标的发育动态;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油菜蕾苔期和初花期生物产量、植株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从200份双低甘蓝型油菜中初步筛选出采食率高的20份材料,经进一步饲喂、栽培试验、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这20份材料间的采食率差异不显著,而油菜生物产量和植株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营养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根据总能量高低筛选出3份饲用油菜材料,分别为中双12、20R和西双1号。2.1万/亩、2万/亩和3万/亩三个种植密度对饲用油菜生育期的影响皆不明显。9月5日、17日、29日三个播期对饲用油菜植株苗期和蕾苔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而对开花期影响较小。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油菜处于苗期的时间延长,处于蕾苔期的时间缩短,而处于开花期的时间基本不变。另外,本实验中的三个饲用油菜材料处于蕾苔期和开花期的时间基本一致,差异幅度较小,而材料西双1号处于苗期的时间较另两个材料少5天。3.不同播期间植株各性状(株高、叶龄数、有效叶片数、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茎叶比、叶面积指数)、不同材料间植株各性状、不同密度间植株各性状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各播期油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龄数、有效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茎叶比等性状的测定值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除开不同播期对油菜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余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并且对蕾苔期各测定值的影响最大。在整个生育期内,西双1号植株的叶龄数、有效叶片数、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的测定值都略高于中双12和20R,而中双12和20R间差异不明显,材料间其余性状差异不明显。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油菜植株有效叶片数、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和单株叶面积的影响较明显,并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这些性状的测定值均呈明显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间其余性状差异均很小。4.蕾苔期、初花期植株各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表明:饲用油菜植株单株叶面积和茎粗对单株鲜重的影响较大,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这两个指标的值是增加饲用油菜产量最直接、重要的措施。5.9月17日及以前播种能极显著地提高饲用油菜蕾苔期和初花期的鲜物质产量,不同饲用油菜材料间、不同种植密度间鲜物质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并且一次收获较留茬收获能极显著地提高饲用油菜初花期鲜物质产量。6.不同播期间植株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洗洗涤纤维)含量、不同材料间植株各营养成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植株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洗涤纤维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播期间饲用油菜蕾苔期植株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饲用油菜材料间蕾苔期植株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种植密度间蕾苔期植株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分别均不显著。20R蕾苔期植株营养成分含量比中双12、西双1号略高。不同播期间饲用油菜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材料间、密度间差异均不显著。适当早播可显著提高初花期植株营养品质。不同材料间初花期植株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也是20R含量较高,不同播期间、密度间初花期植株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合营养成分与鲜物质产量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材料中双12的总能量较高,第一个播期(2012年9月5日)的总能量较高。